社會化媒體對企業意味着什麼
評《社會化企業:社會化媒體企業級應用路線圖》
2013-02-26   作者:楊吉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眼下,從微博營銷到移動社交再到社區互動,各類應用層出不窮,各種服務也花樣翻新,社會化媒體熱得很。對企業而言,順勢而為、與時俱進,意味着要及時認清這股信息化浪潮,懂得管理和使用好社會化媒體這一利器。

   對此,出版界這兩年推出了不少有關社會化媒體的論著,從主題看,大多數集中在廣告、營銷、品牌、公關、技術、操作等層面。顯然,形而下的多,形而上的少;方法論多,觀念學少;工具主義多,文化重塑少。但知道是什麼、為何用、怎麼用和從骨子裏認可它、接受它並且運用它,並非一回事。這種出版現狀,便為《社會化企業:社會化媒體企業級應用路線圖》的問世預留了市場空間。

   《社會化企業:社會化媒體企業級應用路線圖》着重研究如何從管理維度(戰略、組織、文化)出發,應對社會化媒體浪潮的挑戰與契機。它面向組織的領導者、管理層,而非一般營銷企劃或新媒體事業部人員。與此同時,即便與同類作品相比,《社會化企業》既能有效整合相關學説,自成體系,也能腳踏地、接地氣。事實上,當你讀到某章節寫着“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社會化媒體”,不覺眼前一亮:作者説了大實話,寫得夠坦誠!

   社會化媒體倡導透明、平等、真誠、開放、協作、分享,説白了,就是要人人參與、人人奉獻。這確實適合一些面向終端消費者的科技類公司,但對一般的技術研發公司呢,對傳統農業、銀行業、保險業、製造業呢,或對其他的B2B企業呢?記得有一次看到幾個非著名、不專業的諮詢顧問跟某紡織印染廠老闆大談特談社會化營銷,老總聽了一頭霧水,最後無故地問了一句:老師,我只是給指定幾家客戶提供面(布)料,也需要開企業微博?這個故事跟把梳子賣給和尚、把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一樣,犯了認知對象錯誤。為此,作者在書中就直言不諱地説:“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參與到社會化媒體的應用實踐中。這包含兩個方面的認識:一是提醒企業不要盲目介入社會化媒體,需要事先反思自身的企業文化;二是必須認識到社會化媒體是大勢所趨,企業必須建構符合其要求的內部文化,即使遭受巨大的變革陣痛也在所不惜。”

   不得不説,本書三位作者客觀、審慎和嚴謹的態度令人敬佩。即使在大力推廣“企業的社會化媒體應用”這一理念,他們也保持着必要的冷靜與克制。當然,為了進一步闡明其觀點,三位作者援引了一個案例和一本書。

   案例講的是Zappos,美國一家賣鞋的B2C網站,從1999年開辦至今,已成最大的賣鞋網站。如同星巴克一樣,Zappos幾乎沒有在傳統廣告或營銷上投入過鉅資,而主要依賴公司的良好口碑和消費者的口耳相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Zappos,並一次又一次地光顧其網上鞋店。如作者所分析的那樣,Zappos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在於引入Twitter之早,或使用Twitter之廣,而在於現任CEO和創始人謝家華深得Twitter以及社會化媒體的精妙,懂得把其與企業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據了解,謝家華本人就是個推特控,不僅每天會在Twitter上多次發出信息,還鼓勵員工多多使用Twitter。他希望以此塑造公司人性化、個性化、開放透明的公眾形象。回過頭來想,如果謝家華對社會化媒體不那麼熱衷,或對其置若罔聞,由他所影響到的企業文化也就不至於如此。組織文化不匹配,強扯硬拉也不行。

   而作者推薦的書出自賈森弗裏德和戴維漢森合著的《重來》。該書提出,一個組織就像軟體中的一部分,可編輯、可擴展、可共享、可容錯,對任何測試版都充滿信心,可想著再造、重來。該書建議讀者對於商界流行的那些信條,要抱着批判的態度,不可輕信,不可盲從。這不就是《社會化企業》所告誡的:社會化媒體雖好,“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麼?

   就這樣,一個基本面,一則主案例,一本推薦書,整本《社會化企業》在討論“社會化媒體企業級應用路線圖”時,就採取了這樣的寫作結構。根據作者的梳理,要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企業,可不是召幾個實習生開個官方微博、發發信息維護那麼簡單,而是應從變革、創新、營銷、風險控制、組織架構、客戶關係、溝通方式還有企業文化八個維度展開系統調整。據此,在每個方面,作者分別列舉了諾基亞、迪士尼、西門子、IBM、中糧集團、GE、星巴克等公司的案例,而在延伸閱讀上,又羅列了從溫伯格(Tamar Weinberg)《正在爆發的營銷革命——社會化網絡營銷指南》到陳亮途《社會化營銷:人人參與的營銷力量》,從傑夫豪《眾包:大眾力量緣何推動商業未來》到斯科特(David Meerman Scott)《新規則——用社會化媒體做營銷和公關》,再到唐泰普斯科特與安東尼威廉姆斯合著的《宏觀維基經濟學:重啟商業和世界》等經典論著。

   三位作者汲取這些作品的觀點、數據、例子,為其所用,採百家之長,立一派之説的思路,不僅給讀者帶來福音,也給同行作者有所 啟發。記得有一次和作者之一、《新智囊》雜誌總編輯馮宗智交流,得知他在寫一本類似“數字時代閱讀報告”體例的書。當時沒有深入問,以為是本書評集子。這次讀《社會化企業》,我讀出了馮宗智及其寫作團隊的新意,也讀到了他們獻計於企業、助力企業社會化媒體應用的心意和誠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外國人是這樣讀書的…… 2012-12-11
《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 2012-11-23
國外名校:從“教讀書”到“幫創業” 2012-11-22
馬蔚華巴曙松談金融與讀書 2012-08-21
【讀書】貴金屬的價值 2012-08-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