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姚宏宇
田溯寧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隨着雲計算的流行,介紹雲計算的書刊紛紛出現,但讀者看了後可能仍會有雲裏霧裏、不得要領之感。究其原因是有的論著沒有強調雲計算既是商業模式又是技術,而往往將這兩者混為一談,這就容易使讀者感到困惑。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將這兩者明確分開,使讀者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人們感受到的豐富多樣的雲服務屬於商業模式的範疇,而可以按需提供強大計算資源的雲計算平台則屬於技術的範疇。這兩者不一定必須對應,即雲服務既可以用傳統技術來提供,雲平台技術也可以支持傳統的應用。當然,兩者相結合是最理想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現在出現的一些非典型的雲計算和雲服務,這是雲計算發展過程中的現象,不能因此就認為這些都是炒作。我們應當看到,雲計算的技術和相應的標准將會不斷完善,雲服務的應用深度和廣度將會不斷擴展,這種大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正如作者所説,雲計算是當代信息領域的重大創新,它在現階段出現有其必然性,是解決信息社會“三大”(即“大用戶”、“大數據”和“大系統”)挑戰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它、發展它。國家“十二五”規劃要大力發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雲計算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主角。
不過雲計算確實很複雜,無論是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還是從技術的角度,要將雲計算講清楚都不大容易,尤其是要使非本領域的專家能對雲計算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更非易事。為了幫助讀者建立起對雲計算和雲服務全面、系統的認識,而不只是知道一些零散的技術或服務術語,作者站在系統工程的高度對雲計算做了高度的概括,指出雲計算的特別之處在於創造性地給出了一種組織的思想:組織資源以服務,組織技術以實現,組織流程以應變。這種系統工程的思想貫穿全書,成為本書的一大特色。
作者提出了雲計算平台的六大技術特徵:彈性、透明、積木化、通用、動態和多租賃,並且詳細敘述了實現這六大特徵的技術思路。這不僅對一般讀者,而且對與雲計算有關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有助於他們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複雜的雲計算。
雲計算的優越性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本書列舉出一些實例,強調了雲計算催化商業變革的作用,這些實例覆蓋不同的行業,具有示範意義。雖然雲計算還是一個新事物,人們開始時難免有所懷疑,不敢貿然使用,但越來越多的“吃螃蟹者”已經證明雲計算能創造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應當創新、大膽地採用雲計算。實際上,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創新的風險往往比創新的風險更大。
本書對雲計算的寫作高屋建瓴、深入淺出,這與作者的背景是分不開的。田溯寧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企業家,在電信和國際金融領域具有豐富的知識和成功經驗。在任職亞信控股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以及中國網通集團副總裁期間,田溯寧先生曾經構築了中國互聯網的高樓大廈,推動了中國互聯網在初期的快速發展。現在作為寬帶資本的董事長,他又以“基地+基金”的創新模式在北京打造了一條涵蓋軟硬體各環節的“雲”産業鏈,推動中國雲計算事業的發展,為中國企業能衝破舊有IT産業格局、成為世界級領導企業而努力。而姚宏宇博士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便赴美深造,有多年在硅谷從事大規模企業軟體和互聯網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的經歷,親歷了雲計算逐步成長的過程。2007年回國之後,又創辦了友友系統公司,並把它打造成中國雲計算領域自主創新的代表性企業之一。為解決雲計算面臨的“三大”挑戰,在總結各方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有自主知識産權、有獨創架構的雲計算平台,強調以網絡協同為基礎,在此之上建立資源的高效、可靠調度、存儲體系,並針對“通信”、“存儲”和“管理”提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本書歸納的雲計算六大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友友系統雲計算平台的特徵。
作者在本書最後提出,雲計算是中國的機會。這個論斷也是北京雲基地和友友系統自身實踐的經驗總結。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雲計算公司將會用自己的創新實踐證明這一論斷,中國完全有可能乘雲計算的變革之機實現中國信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
綜上所述,本書可以為一切想了解雲計算、利用雲服務的讀者提供一把開啟雲計算世界的鑰匙,即使是對雲計算有所研究的人士,本書的很多獨到見解也可以使他們開闊思路,具有參考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