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1.9億發電廠
歐洲的未來繫於綠色能源。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收集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以及生物能源。最初的嘗試是去那些陽光充裕的地方,比如歐洲南部和地中海區域,並且建設大型的太陽能發電園區來收集能源。同樣,去風力最充足的地方,比如愛爾蘭海岸以及其他風力地帶去獲取風能,去挪威和瑞典獲取水能等。 對於習慣於在有限地點集中獲取化石能源的能源公司以及煤氣電力公司來説-更不用説銀行和政府部門,如能積極採用新能源,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在,以太陽能為主的大型發電園區以及風力發電廠開始在歐洲能源豐富的地方涌現。 在2006年左右,一些能源企業家、政策分析家、非政府組織以及政治家對新能源的簡單評論將圍繞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的討論推向了深入。雖然太陽照射強度不一,但是太陽光確實照射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雖然風力頻率不一,但是風也確實吹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無論我們走在哪,地下都有一個滾熱的地熱核。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産生垃圾。在農業地區,有大片的莊稼和森林。而在那些人口聚集的海岸,波浪和潮汐每天都會出現。住在山谷裏的人們靠從冰山上流下來的溪水發電。換句話説,與那些只能在世界某些地區發現的化石能源和核能等稀缺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到處都是。這種現實讓我同事的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如果可再生能源分佈廣泛並以不同的比例和頻率分佈於世界各地,那麼,為什麼我們要集中在某一點收集呢? 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思維方式過時了,這種思維方式是基於20世紀關於化石能源的經驗的。儘管我們當中並沒有人反對大型風力發電廠和太陽能發電園區-我甚至認為它們對過渡到一個後碳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經濟至關重要,但我們開始相信僅僅這些是不夠的。 從現在起25年內,數百萬的建築-家庭住房、辦公場所、大型商場、工業技術園區-將會一物兩用:既可作為發電廠,也可以作為住所。接下來的30年,商業和居住用房大規模轉變成發電廠將引發建築業的繁榮-創造出數以萬計的新商業機會和就業機會-同時,也會對其他行業産生乘數效應。 那麼,在地區層面上情況怎樣呢?僅以英國為例,卡梅倫政府預計,單是將全國2 600萬家庭裝上能有效利用能源的隔熱裝置,並且使他們用上更加清潔高效的能源一項,就可以創造多達2.5萬個就業機會。 將樓房轉變為微型發電廠,會創造大量商業機會和數百萬的就業機會。以建築和房地産行業為例。2008年,我的全球政策研究團隊開始與西西裏大區主席拉法埃萊?隆巴爾多商討如何將這一地區改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經濟模式。按照西歐的標準,西西裏地區的500萬居民是相對貧窮的,但是那裏的日照卻很充裕。一項有關這個地區的研究表明,今後20年,只需把6%的屋頂裝上太陽能板,這個地區就可以産生1 000兆瓦的電量-完全能滿足西西裏地區三分之一居民的用電需求。同一研究顯示,當地有超過3.6萬家中小型建築公司、建築事務所以及工程公司都有能力完成這項工程。改用第三次工業革命經濟模式後,在未來20年內,這一模式將為中小企業和家庭創造出40億~50億歐元的市場價值,並將産生350億歐元的額外回報。 意大利的稅收返還政策為這一進程提供了重要動力,它是通過為市民承擔5%電費的方式實現。至今為止,申請安裝太陽能供電系統的大多數是大型光伏發電廠,申請分散式發電項目的很少。但是,如果政府能為中小企業和業主提供資金來幫助安裝這种太陽能裝置的話,這種情況是完全可以改變的。 綠色抵押貸款同樣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銀行和其他貸款公司可以以較低利率為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企業和業主提供貸款。假設平均8~9年可以收回成本,企業和業主抵押貸款20年,那麼,在還完貸款後的11~12年裏,所發電量完全由自己支配。每個月節約的電費可以用來償還貸款,這是降低利率的基礎。房屋兼做電廠,這反過來也促進了房屋增值。一些銀行已經開始提供綠色特別抵押貸款,在未來的幾年中,綠色抵押貸款很有可能帶來抵押貸款業務的重組,促進世界各國建築業的發展。 現在,讓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看提升能源利用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對勞動力就業的影響。能源資源組織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漢斯商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就業創造分析模型,來分析2009~2030年的電力部門,數據來源於15個單獨的案例。這個模型將多個變量納入其中,比如,電力系統中其他部門在向高效能、可再生能源行業轉移時減少的崗位,因消費增加而創造的間接就業機會,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經濟行為帶來的乘數效應等。這項研究預測:如果將年發電量增長率減半,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達到30%,那麼,2030年就能增加約40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將整體標準提高至40%-世界上一些地區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已經達到60%,2030年時,將有更多的國家對此有更高的標準-那麼在美國凈增加的就業機會將超過550萬個。 正如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討論的,這些新增就業機會只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可再生能源和將建築轉化成微型發電站-作為一個獨立變量來對待,它與能量儲存、分佈式智能網的建立、交通工具改用插電式電動車和燃料電池無關。通過比較發現,上述模型的預測與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實現20年就業增長非常相似,當時處於20世紀80年代末,互聯網還沒有發明出來。當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個支柱都相互關聯時,便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經濟樞紐系統,它能顯著提高能源利用率,並創造數以萬計的商業和就業機會。 在大型能源公司統治經濟領域長達一個世紀以後-且不説它們對政府的政策和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一個新的倡導民主分配能源的計劃&&。這個計劃將通過創建數以百萬計的微型能源企業來實現。正如一位觀察員評論的,這是“權力屬於人民”的體現。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