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推薦有關馬雲的一本書時,我説了這樣一段話:自從十年前認識馬雲開始,馬雲所講的東西就被整個世界質疑着,在質疑和嘲笑中一天天變成了現實。我知道,馬雲十年前和十年後講的東西是一樣的;這本書又告訴我們,馬雲在外面和內部講的東西也是一樣的。這兩個一樣還告訴我們,至少有一種人的成功是先在內心、先在理念和邏輯上完成,然後再一點點呈現在人們的肉眼看得見的地方。
為企業家人群服務20年,馬雲是我所認識的罕見的理想主義者。而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都是對自己的要求遠遠高於別人和世界對自己的要求,並癡心不改、無怨無悔地為這些要求曆盡苦難的人。他以此為榮,他會發自內心認為“苦難只是一種化了粧的祝福。”在追求那些比“笑話”還好笑的偉大夢想的過程中,馬雲有沒有過一時的動搖和猶豫呢?沒有就不是人了,玄奘在“取經”途中還有“十里回頭路”呢。但是我知道,在“為什麼”的問題上,馬雲幾乎從不搖擺;而在“怎麼樣”的問題上,偶有妥協或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是完全正常的。
2011年,馬雲自己説阿里巴巴過了七道生死關。在裏裏外外的巨大衝突之中,馬雲甚至開始懷疑人性的善良與美好。但他挺過來了,阿里巴巴挺過來了,不但挺了過來,我相信馬雲和阿里巴巴從來沒有今天這樣強大過。
馬雲是世界級的,不惟他的水準和眼界,更是他的價值觀,阿里巴巴的價值觀。十多年來我對馬雲和阿里巴巴做過很多判斷,某些判斷一度讓人們目瞪口呆,但這些判斷大都應驗了。在看到人們質疑甚至譴責馬雲的某些行為時,我相信更多源於對馬雲和事件複雜性的無知。以我對馬雲及其面對的挑戰的了解,我相信他所做的已經是他所能做的最好,換別人99%以上的可能是只會比他更差。
一些人在評價和譴責別人時無比尖酸刻薄,是因為他們從未想過怎樣才能對事情的結果負責。
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透明與對稱,使得各色“評論家”們有了苛責英雄們的更多依據、更好條件,我希望這種苛責是為了成就這個時代的英雄,而不是為了殺死他們。苛責別人的條件越充分,這個世界就越需要寬容。一個健康的社會心理和環境,應該是每個人都努力把苛刻留給自己,把寬容送給別人,而不是相反。
當然,真正的英雄從來不怕高的要求,只怕錯的乃至荒唐的要求。如果馬雲對自己、對阿里巴巴的要求一向遠遠高於別人對他們的要求,在遭遇大的考驗和挑戰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相信他們呢?
相信什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相信馬雲,就像相信我們自己。
(劉東華,正和島創始人,《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原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