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經濟學的台灣範本
2012-06-23   作者:金滿樓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
作者:詹偉雄
出版:中信出版社
  “有腔調”是上海話,意思是有品位、與眾不同,這個詞用來形容台灣《數位時代》雜誌總編詹偉雄在新作《美學的經濟》中提出的“心經濟”概念,頗為貼切。
  詹偉雄在書中提出,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四種演化形態:腳的經濟、手的經濟、腦的經濟和心的經濟。“腳的經濟”、“手的經濟”是工業化之前的經濟形態,“腦的經濟”則是工業化時代,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産能將變得過剩,生産者必須想方設法“創造需求”,去挑逗、説服、引誘消費者購買原本並不打算購買的商品,由此也觸發了“心的經濟”。
  在一個“供給過剩”的年代,幾乎每類商品都有數十乃至上百種選擇,其價格與質量相差無幾,這種拼成本的簡單競爭無疑是血腥殘酷而了無生趣的。一言以蔽之,“腦的經濟”是有限的,“效用”被滿足後,需求就萎縮了,但“心的經濟”有着更廣闊的空間。
  “心的經濟”的本質在於創意,其在追求差異性和舒適性的同時,也幫助消費者産生個性和自信。當消費不再飢餓時,消費者往往出現明顯的偏好,他們不僅是願意多花一點錢,更多的是培養一種對品牌的忠誠與個性的生活方式,即有腔調的生活。譬如,背LV包增加自信;持i-phone令舉止瀟灑;使用超極本的感覺很時尚,這就是一種自我認可、自我構建的過程。再如對新款鞋的追求,多數女性可能擁有數十雙甚至更多的鞋,這遠遠超過實際需求,但每次購買新鞋時,她們能感覺到另一個“美好的自己”並願意為之買單。
  消費者對商品符號的迷戀與沉醉,從而使大眾消費成為“美學的經濟”,社會運作的主旋律也不再局限於“生産的效率”而更多地關注於“消費的自由”。標準而無差異化的産品只能通過不斷降低毛利,勉強在低收入消費市場中殺戮求生存,要在高收入消費市場爭取認同與好感,製造者必須擁有“商品的生活提案”能力,即為消費者提供嘗試新生活的可能性。這種認同,不僅是産品的質量,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覺得花錢是一套自我價值完成的過程。沒有風格的産品,無法在買家腦海中留下任何印象而只能在大賣場中進行無止境的價格戰。在這种經濟形式的催逼下,粗糙的製造業勢必被美學的製造業所取代。
  身為台灣媒體人的詹偉雄為台灣經濟的未來着眼頗多。新世紀後,台灣經驗移植大陸,許多産品從“台灣製造”變成了“大陸製造”,産業的外移和空洞化使得習慣於製造代工産業的台灣不得不面臨奇蹟不再的轉型焦慮。與此同時,隨着地價、勞動力及經營成本的不斷拉升,在政策、人口紅利日漸衰退的前提下,大陸同樣面臨着“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從世界範圍看,凡人均國民收入超過2萬美元的國家都有着高比例的創意産業和創意品牌,它們不僅為企業帶來高利潤、為員工帶來高收入,最重要的是,它們難以被競爭者複製,能真正為國家或地區帶來長期繁榮,如巴黎時裝業、意大利傢具業,硅谷科技等。可以預測的是,今後的國際競爭將不再是産品出口能力而是設計出口能力,誰掌握了核心設計,誰就將成為這場競爭中的最後勝出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意大利經濟學家稱銀行業危機是當前“頭號威脅” 2012-06-23
經濟學家建言:貨幣與財政不宜大擴張 2012-06-15
巴西經濟學家下調今明兩年巴西GDP增長預期 2012-06-12
林毅夫卸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 &&將回北大教書 2012-06-07
經濟學家: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影響 2012-05-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