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營銷戰:社會化網絡營銷實戰解密》 作者:馬國良
南存微 彭旋子 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
我曾經針對現有的付費廣告營銷模式採訪過一些企業主和淘寶商家,在他們的回答中提到得比較多的一個觀念是“做廣告營銷,痛並快樂着”。如何理解呢?也就是説如果單單考慮當前推廣轉化率,能保本已經是不錯的表現了,要想最終“盈利”甚至“做大”,持續的營銷投入則必不可少。一些有經驗的企業主認為,如果綜合考慮廣告營銷的投入産出比以及複雜的競爭環境,那麼傳統廣告營銷必不可少。
根據對商家的採訪結論,我試圖組織一個看似偽命題的命題:假設某商家廣告營銷的單次投入成本為X,單次收益為Y(Y-X≤0,90%以上的商家認為單次營銷投入成本大於單次營銷收益),N次投入的收益=(Y-X)*N≤0。結果發現商家持續投入廣告營銷的結果是虧本,真的是這樣嗎?答案肯定不是,原因是我們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品牌沉澱及營銷濃度的積累。多次廣告營銷之後,品牌認知度和品牌營銷濃度會大大提升,消費者産生購買行為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所以,無論是小商家還是大品牌,最終經營積累的是品牌沉澱和營銷濃度,聰明的商家們“痛並快樂”之後所收穫的也在於此。
那麼,如何實現讓單次推廣達到沉澱品牌和提升營銷濃度的效果?這需要我們去思考如何讓一個廣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把一個廣告營銷變成一個事件營銷並口口傳播等。不過這種營銷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説,也未必是一件壞事。2011年3月,一場“史上最薦婚禮”在淘寶網全網鋪天蓋地襲來,一款叫禦泥坊的國産淘品牌化粧品,頃刻間成了“80後”新婚的“主角”。幾天勁銷8萬多套,上萬人參與“禦泥坊”互動話題討論和網絡婚禮許願。這種看起來對銷量“不夠直接”的廣告營銷模式,竟成為很多品牌商家快速走向成功的法寶。
然而要製造一個“美麗的故事”並非所有商家都可以輕鬆操作,成本和機遇實難兩全。相比於營銷內容,在營銷機制上的創新更容易讓企業成功營銷。著名營銷大師、全球最頂尖的營銷戰略家艾?裏斯曾預言:“傳統廣告將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有效的廣告效能提升方式。”不過這句話很快就不再是傳説,有一種人人都可參與的低成本廣告營銷效能提升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用,其中包括可口可樂、戴爾(DELL)、聯想、中糧、吉利等線下大品牌,以及麥包包、禦泥坊、皙膚泉、BINGER(賓格)等眾多淘寶線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