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馬克•扎克伯格對中國市場的野心
2012-04-20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馬克扎克伯格:後喬布斯時代的傳奇》

作者:[美]林志共 王靜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Facebook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連Facebook的創建者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也説不清楚。有1000個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種Facebook的定義。
    對於喜歡收發信息的人們而言,它是一個發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發布平台,也是互聯網上最大的分享網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網頁上每個月有近75億張圖片,同時還有2000萬個視頻和6000萬則新聞、日誌之類的新內容上傳。這裡上傳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無驕傲地説:“我們擁有整整一個時代裏最具威力的信息傳播機制。”
    儘管扎克伯格對中國充滿野心,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市場很複雜,只有做好充分準備Facebook才能進入中國市場。

    扎克伯格來了

    Facebook的用戶量越來越多,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8.45億人。但這個在全世界風靡的網站至今沒有登陸中國市場,Facebook在中國甚至沒有一個官方的名稱,許多人稱它為“臉譜”或者“臉書”。
    2010年12月,扎克伯格帶着華裔女友一起造訪中國,名為度假,但是扎克伯格此次的中國之旅可能是最不像旅行的旅行了。他在度假期間,會見了百度、新浪、阿里巴巴和中國移動等中國頂尖公司的高管。
    隨着扎克伯格的到訪,有關Facebook進入中國市場的信息頻頻傳出。很多家知名媒體都在預測,Facebook正在與潛在合作方討論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當微博上流傳出扎克伯格參觀百度,並在百度食堂與李彥宏共進午餐的照片後,很多業內人士紛紛猜測:百度可能會與Facebook展開闔作。隨後,百度相關負責人員出來辟謠,稱李彥宏早就結識扎克伯格,雙方的見面只是因為扎克伯格對中國互聯網市場很有興趣,此次專程來向中國的互聯網人士取經。隨後,扎克伯格又與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進行了會談。接着有爆料稱,扎克伯格欲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尋求合作機會。
    中國對於Facebook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像扎克伯格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説:“中國是這個世界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遺漏了13億人的市場,還如何能連接整個世界?”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也曾在公開場合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我們的價值觀是連結世界,而中國市場的空缺讓我們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世界人口。”

    Facebook已在中國註冊

    早在2005年,Facebook就開始了進入中國的第一步,註冊了“.cn”的域名;隨後,2008年3月,李嘉誠向Facebook投資1.2億美元,並稱這項投資會與和黃業務形成協同效應,日後在和黃的手機業務上,可以使用Facebook服務;3個月後,Facebook推出了簡體中文版本;2010年2月,Facebook在香港開設辦事處,為香港和台灣的廣告客戶服務,一時間Facebook入華的消息沸沸颺颺。
    從其他一些細節也可以窺探出扎克伯格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他擁有一位東方面孔的華裔女友,女友的家人至今居住在中國。他每天還會花一個小時學習中文,“我每天花一個小時學習中文,我嘗試理解這門語言,它的文化、它的心理定勢。”扎克伯格在斯坦福的一次演講中談到。
    長期研究中國市場,學習漢語,訪問中國,從扎克伯格的一些行為中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讓Facebook落地中國。但是,Facebook至今仍然沒有進入中國,桑德伯格曾披露:“中國市場比較複雜,我們也在通過不同渠道處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沒有任何具體的安排和措施,也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由於Facebook入華的時間一再拖延,很多人都認為Facebook已經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甚至開始唱衰其在中國發展的前景。一位業內人士聲稱:“即便扎克伯格親自來華運營,也未必能取得成功。”有人還調侃説Facebook如果來中國是“非死不可”。

    “臉譜”的難兄難弟

    事實證明,互聯網行業是中國企業可以趕超世界巨頭的唯一市場。很多國際互聯網巨頭進入中國互聯網市場時都遭到了慘敗,比如,Google就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eBay出售給了TOM網。Google和eBay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想有一番大作為,但由於對中國市場不了解,紛紛陷入困境。他們的失敗,對同樣雄心勃勃的扎克伯格是最好的警鐘。
    Google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産品的失敗,而是其在面對中國網絡審查制度時不妥協的態度造成了今天的敗局。同樣,Facebook也強調自由、公開、透明。這些理念使扎克伯格不得不提防可能像Google一樣遇到的政策風險。
    除政策因素外,Facebook落地中國面臨的還有中國網民與海外網民不同的用戶習慣和文化習慣。首先,中國目前誠信的缺失讓人們無法放心把自己的隱私、家人信息等放在互聯網上,網民也不太可能熱衷實名制的方式。其次,社會文化不同,中國沒有形成外國非常普遍的沙龍文化,這會直接影響到網民們在網上的交流。
    基於這些不同,Facebook即便在全球已經如火如荼,但在中國市場上,很可能會遭遇"門庭冷清"的局面。就像外媒所評論的,Facebook能否進入中國並獲得市場,並不完全取決於中國官方,還取決於中國市場、中國網民的口味。已有不少事例表明,中國互聯網用戶有自己特殊的習慣,未必喜歡Facebook的交友方式。

    中國“Facebook”崛起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 Facebook似乎也不再具有任何優勢。隨着Facebook的興起,中國市場上也開始出現所謂的SNS網站。人人網、開心網等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互聯網巨頭新浪、騰訊等也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SNS勢力。可以説,中國市場上的SNS網站競爭很激烈,而且,這些SNS網站大多借鑒甚至模仿Facebook,這讓Facebook在中國失去了不少的發展空間。
    更為關鍵的是,Facebook之所以成功,在於用戶對其形成的黏性。一般而言,用戶一旦選擇一個社交網站,不會輕易再選擇其他社交網站。中國的網民已經對其所在的社交網站形成了黏性,比如在QQ社區上,很多人可以關注自己朋友、親人的動態。更換社交網站意味着用戶的朋友以及家人都要大規模搬遷,這樣的變化不太可能發生。所以,Facebook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在於,很難從已經發展起來的本土社交網站上爭奪用戶。
    不過,扎克伯格對於中國的熱情並不是一廂情願的,對於Facebook而言中國市場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從中國企業家們的熱情招待,到中國企業家的組團到訪,都足以表明中國企業家意欲與Facebook合作、以此站穩中國市場的期望。
    2011年11月17日,新浪CEO曹國偉率領馮軍、俞敏洪等中國企業家訪問Facebook美國總部。曹國偉帶領中國企業家們赴美的目的也許遠不止參觀,這一點從其最大競爭對手騰訊最近的動作可以看出。騰訊不僅推出了微博平台,與新浪直接競爭;同時,宣布入股國內最大的SNS網站之一的開心網,準備在SNS領域大展手腳。這一舉措更是嚴重威脅到了新浪微博未來的發展。曹國偉參觀Facebook總部,與扎克伯格秘密會談,顯示出其有意成立合資公司幫助Facebook入華,以此來應對與騰訊競爭的意圖。
    儘管進入中國市場困難重重,但從扎克伯格的野心來看,Facebook不太可能放棄中國市場。在經歷了漫長的審批等待之後,Facebook又將以怎樣的姿態與方式來攪動本來已經競爭白熱化的SNS市場?值得期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書摘]探尋崛起之謎 2012-04-17
[書摘]阿爾及利亞的青蔥歲月 2012-04-16
[書摘]病患歲月--加繆的肺結核 2012-04-16
[書摘]《驅動力》 2012-04-13
[書摘]《寬客人生》 2012-04-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