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科學管理》
2012-04-05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科學管理——理念、方法與案例》

作者:陳鴻橋
出版:中國青年出版社
    規範化管理是人治轉為法治的必然選擇。現代管理活動很大一部分就是規範化、標準化、流程化、模板化、表格化,在規定“誰、做什麼”的基礎上,對於“如何做、做到什麼程度”的目標對象、技術路線、組織方案、工作程序等等細節進行約定。企業做大更多地是要依靠制度和規範而不是技術和産品,正如通用電氣的 CEO 伊梅爾特所稱“每年每月每日 GE 最首要的就是依靠非常規範的運營機制支持不同部門的發展。確保合適的人去解決最重要的業務問題,無論他處於企業的哪一個等級和組織的何種職位,也無論他處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沒有明細的規範流程和嚴厲制度的企業就是一個沒有心、空殼的蛋。
    實施規範化管理是一項並無多大技術難度但卻是相當艱巨、長期甚至痛苦的工作,因為規範流程確實有些枯燥、煩瑣,要突破人們一直以來所習慣的“不規範”,費心費時,規範本身也會使人本能地感受到約束和反感。要變成生活中的自然和下意識就要克服重重障礙和阻難。為此首先就要通過某種程度的強制、十分具體明細的制度去強力推行,將規範作為“高壓線”。新加坡在 20 世紀 60 年代是一個污垢遍地的小城,當時一個最突出的不潔行為是常有人在電梯間小便,新加坡政府為此採取了一項非常嚴厲、不盡人情的制度,在電梯間安裝攝像機,凡被拍攝到在電梯中小便者均在電視台公開播放並處以鉅額罰款,許多人以“侵犯隱私”控告政府,而如今新加坡成為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人養成了不嚼口香糖、愛護環境的習慣。國人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也開始了一場“禁止隨地吐痰”的運動,戴着紅袖章的大媽滿街巡邏發現違規者即予重罰,當時多少人對此頗有微詞,而如今誰要是把這當成要求來提反而會讓大家笑話,因為這麼“簡單”的文明規範早已演練成絕大多數人的文明習慣。
    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團隊和良好的監督執行系統,再規範再明細的流程和標準也難以實施,規範的執行難度大大超過制訂。打鐵要靠自身硬。在規範化管理中,企業所有層麵包括各小組、各項目、各部門第一把手及基層員工都當成了流水生産線上的一顆螺絲釘,要求所有人由衷地、鮮明地崇尚、尊重乃至熱愛規範,要求有一個堅持不懈地始終追求各環節完美的執行團隊、具備強烈規範意識並能將規範完整地體現在細節之中的第一線經理隊伍。聯想集團當初在內部上 ERP(企業內部資源規劃和管理系統),把企業以前不規範、隨意化的人治管理方式向規範化、流程化靠攏時,柳傳志將此視之為聯想最重要、最艱難的一次戰役,自稱是“把全身的能量和在公司十幾年積累的權威全部用出來才得以通過”。當時實施中最難的就是把各部門 ERP 説話算數、説得清楚的人全部調過來組成執行、協調小組。在規範化管理的實施過程中,過去大家都認為正確的原則“領導者要抓大事、要事而不要介入繁瑣的事務中”就可能要受到挑戰。因為各個層面的負責人都要十分清晰自身與“上下游”流程的銜接,全面掌握並盯住每個環節,帶頭啟動和調節整個流程的規範運行。如果對規範的領悟停留在口號上,在執行環節層層打折扣,缺乏嚴格的檢查、監督、評價體系,那些製作優美、耗時耗力的流程圖就只能又一次變成裝飾品和擺設。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從孔孟的“仁義禮智信”、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到朱熹理學、宋朝教子歌《三字經》,都對包括人們最基本的生活禮儀在內的封建社會秩序進行了既相當苛刻又極為細緻的規範,雖有極端、保守的一面,但規範的理念深入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我們具有十分規範的傳統和習慣,這也是二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社會能始終保持“大一統”的根本原因。只是近代以來軍閥混戰割據破壞了社會基本秩序,“打倒孔家店”將規範的理念也從根拔起,再歷經“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對整個中華民族傳統價值體系和規範約束來了個全盤否定。我們現在急需做的就是弘揚傳統文化的精華。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
    當規範化管理的意識與理念變成所有員工的共識時,規範逐漸變成大家一種永恒和自主的行為,這個企業的職業化團隊才算是真正建立,企業的管理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凝聚出盈實的成果。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企業領導的個人魅力將變成程序化、可接受、可操作的流程,企業實施最優化管理不再是習慣於依賴某一個企業領導人或核心人員的個人魅力。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相對穩定、積累了相當長時間經驗的流程不斷優化,變成企業的核心資源與長期競爭優勢而不易被人仿製,因為隱藏在流程管理中的細節、用心、理念、價值觀以及整個團隊在摸爬滾打中磨練出來的默契和協作精神是絕對難以轉移、交換出去的。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一個新員工看懂模板就可依照前人總結的標準化流程來做,不用再耗費過多時間摸索而能儘速職業化。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所有人都十分自覺地用同一個標準約束自己,執行共同認可的規則,使用共同的語言,降低了團隊溝通和整體運營成本,每個人就像一把篩子,在各自流程坐標位置上能把各環節的漏洞、風險及時篩選出來,整個團隊在十分通暢、愉悅、有序狀態中低成本、高效運行。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企業創新就有了紮實的管理基礎,有足夠底氣應對高速成長和突發危機,並形成規範創新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環。
    當規範成為習慣時,規範的習慣與理念將體現到一個人生活、學習、工作和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從而使自己和團隊均深受其益。
    習慣了便成自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書摘]貨幣無僥倖 2012-03-30
[書摘]口水能定匯率嗎? 2012-03-30
[書摘]網絡公關行業陷入聲譽危機 2012-03-28
[書摘]《中國必須贏》 2012-03-23
[書摘]稻盛的哲學 2012-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