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獲悉,2月19日晚,
《石油大棋局》(連載)
作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Engdahl.F.W.)將在央視《對話》欄目與中國石油專家討論石油資源與油價問題。這對於石油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有一定的 啟發意義。
隨着伊朗問題升溫,一直備受關注的石油問題再一次引發熱議。有人分析,伊朗問題導致市場為歐洲原油供應緊缺擔憂,布倫特原油漲至近半年高位。這些都使終端消費價格雪上加霜。老百姓最關心的汽車燃油價格今年下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攀升的可能反而極大。
2月19日晚,《石油大棋局》作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威廉 恩道爾(Engdahl.F.W.)將在央視《對話》欄目與中國石油專家討論石油資源與油價問題。這對於石油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有一定的 啟發意義。
恩道爾在節目中提出一個爆炸性的觀點,石油生成於地球深處,是無機物質,極有可能是取之不竭的。既然地球石油儲量如此豐富,那麼油價就不應該這麼高。
恩道爾認為,現在的石油稀缺現象都是由世界石油壟斷組織精心營造的假象,目的是抬高石油價格從中牟利。他們的理論基礎是“石油有機論”和“石油峰值論”。這種石油稀缺假象類似於800多年前桂皮、胡椒、肉豆蔻等香料稀缺昂貴的假象。
如果恩道爾所説的這一理論成立,將會給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帶來巨大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恩道爾在其前一本石油著作中,仍然認為石油是有限的、稀有的,而在最近出版的新書《石油大棋局》中,卻徹底改變了這一觀點。他説:“我的第一本書《石油戰爭》出版後,我開始接觸到一些一流的科學家,他們曾經於前蘇聯時期在莫斯科和烏克蘭的大學和石油工程項目工作。他們的工作正是基於這一新理論。我們之間進行了多年的探討,我開始逐漸意識到石油有限論的假設並沒有嚴謹的科學基礎,這就推翻了我過去的看法。要承認我過去錯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新書《石油大棋局》中,我修正了自己過去錯誤的觀點。”
恩道爾所支持的這一觀點並非由他獨創,石油無限論源於石油無機論,石油無機論最早是由19世紀發現元素周期律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提出的。恩道爾説,這一理論之所以很少人知道,是因為自二戰後甚至更早之前控制石油市場的利益集團在刻意掩蓋,他們是為跨國大公司和華爾街的金融機構服務的。他們的最終目的是維持高油價。
在《石油大棋局》中,恩道爾還列舉了許多數據資料,並提供了在石油有機論基礎上不可能出油的油井裏打出了石油的實例,以證明石油是地球的自生物質,是無機的,並由此推出石油極有可能取之不竭的觀點。他補充説,即便是現有的已被發現的油田,儲量也非常豐富,根本不應該是現在看起來石油資源如此緊張的局面。
出席《對話》現場的還有中國石油大學國際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龐昌偉、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曹和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中國石化出版社副總編輯鄧敦夏。幾位專家與恩道爾進行了現場質疑與觀點碰撞,言論非常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