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故事與商事
2012-01-07   作者:陳斯文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作者:鄭作時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對領先企業乃至偉大企業的故事的記錄,今人習見者,不外兩類:其一,企業本身盛名顯赫、有煌煌歷程需要書寫,或是處在一個焦點行業、引一代風氣之先,這都屬應有之義,不必多説;其二,擁有一位事功極大的企業領袖,令人仰視,由人而及企業,也可成就一段佳話。
   這一類作品好不好?的確好,即便不那麼優秀,也起碼為企業做了交待,記載了許多資料,立下留存之功。只是,汗牛充棟的企業傳記,無論記事或是記人,總脫不掉一個毛病:被熱鬧喧囂的表面事件吸引,反丟掉了原本該寫的東西。
   這裡便派生出兩個問題:企業為什麼出書?這類書對讀者有什麼用?後者或曰,企業傳記、案例,究竟要傳遞給讀者什麼?
   企業為什麼出書,答案有三:里程碑式的紀念、企業宣傳一部分、對後人説話。這些動機都很清楚,無非為給企業服務,這裡暫且不去談它,單説第二個問題:大眾讀者,究竟要從書裏得到什麼?
   在這個問題上,答案也有三:史事、故事、商事。在此一一略為評述,強作解人。
   史事很簡單,企業從創始之初,一路走來,它的歷程是怎樣的,在外人看起來,是好運連連,還是厄運不斷;其軌跡大貌如何,是平滑,或是震蕩?有幾波折,最終滑向何處?這種從宏觀着眼,隔江看山的描繪,即是史事。看興衰、論勝敗,自然是中國讀者最樂於為之的事情。
   比起企業的一波三折或水波不興的大歷史,故事即是微觀層面,即是細節,無數個細節疊加起來,才構成了企業的歷史。自然,故事的主角是人,人為主,事為副。如同錢穆所説,“事之重要性,常在少數人,不在多數人,中國歷史重人,尤重少數人,此乃中國史學一大特色。”那麼,在一本企業傳記中有意識地尋找故事,尋找書膽人物,這同是中國讀者樂此不疲的愛好之一。
   商事是另外一回事,或者説,商事不是事,它是道理,是方法論。
   譬如説,百年企業何以百年?把這個話題説清楚,這就是道理;又譬如説,某次商業行為的成功,企業究竟有多少手段蘊含其中,這就是方法論。比起興亡衰敗的大起伏、比起精彩紛呈的掌故、八卦,道理和方法論往往不精彩,甚至枯燥。但是,它正是讀者最需要的東西。
   我們看資治通鑒的書名,讀者對道理和方法論的需求就很明顯:“鋻於往事,資於治道”,大眾讀者來讀書,在消磨時間找樂子的同時,在了解瞬間和暫時的事情的同時,還想要了解比較長期,對他有益的東西,如何能在盡可能短的篇幅裏,提供最大的價值,這就是企業傳記中商事的作用。
   不客氣地説,市面之上,大部分企業傳記,在史事和故事上做的不錯,在商事上則相差甚遠。這裡面有企業的原因,但大部分都要歸結於作者缺乏挖掘與觀察的能力,或者是受觀念所囿,認為只要把史事描述清楚,把故事講好,道理與方法論可以留給讀者去自行尋找。如果是前者,尚可寬宥,如是後者,則是大大的“觀念錯誤”。
   綜而計之,一本好的企業傳記,史事、故事、商事,缺一不可。
   鄭作時先生的《領先的背後》,正是這三者綜合體現的結果。
   《領先的背後》所描繪的企業,是有着150年歷史的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百年歷程,頓時為史事增加了滄桑感;而由於中華煤氣不斷向內地延伸和拓展,衍生出港華燃氣、華衍水務和易高環保等一系列企業,這些從初生到成熟的大型公司平台案例,又包含了無數故事。這樣一家企業加上鄭作時先生的生花妙筆,如何會不精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史上最嚴樓市調控”入選網媒2011年度十大新聞 2012-01-06
滬打造歷史畫創作中心 時代呼喚歷史畫傳世之作 2012-01-06
甘肅:對外貿易額創歷史新高 2012-01-04
中國經濟在歷史拐點上力爭穩平衡 2012-01-0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