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聽夏所長(編注:夏斌)興奮地談《中國金融戰略:2020》的寫作構想是在三四年前。然而在我看來,他其實為那本書準備了三十多年。 我曾經瞪大眼睛聽他講當年在深交所當第一任總經理時曾收到一顆子彈的威脅,還有奉命整頓信託和調查基金黑幕的故事。親歷了中國現代金融的每一步,使他對中國未來的關注多了可貴的現實基礎。 無疑,那是一本很有用的書。但是沉下心來看完卻並不容易。我自信自己一定是極少數看得最認真的人當中的極少數的一個(已知的另一個則是這個系列節目的編導董傑),因為有的章節甚至認真研讀了數遍。但對於並非金融科班出身的我來説,有時候會覺得像一個沒有經驗的“水手”,儘管掌握了洋流、水深和風速等各種信息,但是仍然無法確定航向。 那天,當聽到早已賦閒在家,以種菜為樂的老姐憤憤不平地抱怨“外匯儲備”沒有為百姓謀福利,反而要去救歐洲,我在想,也許她不需要看這麼高深的專業書籍,但這並不代表她不需要或者不願意去了解一些相關東西,尤其是在這個多事之秋。 於是便有了這個三人談話的電視系列節目。我給它起了這個名字——《十問中國金融未來》。 把如此專業、抽象的東西講明白並不容易。“大家”與“庸才”的區別有很多,從主持人的感受來説,前者可以四兩撥千金,信手拈來皆是至理名言,後者縱然煞有介事,唾沫橫飛濺出來的也不過是一些酸腐的“書袋”。 還要感謝陳道富先生,忽然又覺得“先生”的稱謂好彆扭。他是夏所長的學生和下屬,事實上後來我們開玩笑地互稱師兄妹。因為經歷了做夢都夢到“外匯儲備”的那兩個月,我便相信自己的獲益應該不亞於夏所長的學生!而在此期間,道富既要解疑答惑又要參與策劃錄製,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記得在一次很長的討論之後,從他辦公室出來我居然交了七十塊錢的停車費。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在我們面向未來發問時,最終或許只有時間才能作答。但是一路上希望能聽到更多智者的聲音! (特別感謝我的節目製作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