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記》解讀中國轎車30年
2011-11-25   作者: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近日,三聯書店推出新書《車記》,該書由新華社資深記者李安定撰寫,講述了近三十年來的中國“轎車史”。該書以時間為序,從“1982年那個陰雲漫天的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成立説起,直到2011年北京限車“搖號”,一部中國百姓走近轎車文明的歷史躍然紙上。
  作者李安定1978年進入新華社,其記者職業生涯的起點,正好與中國轎車創業的起點重合。作為新華社採訪宏觀經濟的一線記者,30年來,李安定得以走近中國汽車業的決策層和骨幹企業,親歷了中國轎車發展的諸多節點和全過程,被譽為“中國第一汽車記者”。
  在李安定看來,當年決策和主管部門的高瞻遠矚成全了轎車産業從無到有高速發展;同時,這些部門的相互掣肘和屢屢失誤,也帶來一次次折騰和曲折。本書試圖通過編年史的體例和一章一個主題的結構,記述不同時期的事件、企業、人物的故事。30年來圍繞着轎車行業的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和被曲解的史實,在作者棱角分明的真實記錄和理性的詮釋下,被逐一梳理、辨析,顯露出歷史的本來面目。
  作者在寫作中,十分追求閱讀的愉悅感,因此書裏面有大量鮮為人知的“八卦”和動人的小故事。新書發布會上,作者李安定談到很多汽車行業的局內和局外人給他的鼓勵和感動。李安定講了一個關於中國汽車創始人堯斌的小故事,説他去一汽參加一個實施會,在&上就講了這麼一句話:“我老了,不能跟大家一起進行第三次創業,但是我願意躺下來,化作一座橋,讓大家從我的身上走過,把中國老百姓的轎車造出來”。説完這句話之後,&上熱淚盈眶,台下沒有一點聲音。這句話説完不到一個月堯斌就去世了,李安定總是記得他對自己的託付,這也是寫書的動機之一。
  對於時下正熱的電動汽車,李安定持堅決的反對態度,他認為純電動汽車完全是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考量下的一種大躍進式的畸形發展,純電動汽車在汽車整個發展新能源體系裏面是很短的。至於發展汽車自主品牌,李安定坦言,首先要建立一個開發體系流程。
  李安定在三十年前即提倡轎車走進家庭,新書發布會上,説起堵車問題,他笑言自己經常被人説成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人。但在他看來,堵車是因為“開閘太晚,如果60年前就有轎車的話,汽車經濟和整個中國經濟一塊兒發展,很多的問題就不會發生”。他説現在是汽車行業的盛世,但盛世中隱藏着很多危機,正如大家一面排隊搶着買車,一面又因堵車和油價等問題恨車。汽車在中國多了些特殊的含義,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徵和炫富的工具,亦是貧富不均,官民對立的標誌物。發布會現場,有一位讀者起身發言:“你説得那麼好,我們買不起車怎麼辦?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怎麼買車?”言罷,不待回答便轉身離去,這一幕,正是對李安定上述觀點最好的解答。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這些書告訴我們如何讀書 2011-07-25
揭秘外國人是怎樣讀書的 2011-06-03
“歡樂課外活動營”六一主題讀書活動 2011-05-31
世界讀書日,別讓書蟲獨自狂歡 2011-04-26
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