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産生了華爾街之王的話,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 戴蒙了,傑米 戴蒙都被稱為這場金融危機“最後的勝者”,有圖書為證。為什麼要推薦《最後的勝者》及回顧《傑米 戴蒙的金融帝國》、《花旗帝國》、《桑迪 韋爾自傳》等同類圖書,我認為至少有兩大理由,其一,傑米 戴蒙作為新華爾街之王引世人矚目,其運營之道值得思考及借鑒;其二,戴蒙的職場生涯歷經波折,青雲直上卻橫遭解雇,最終又能王者歸來,他是世界級的職場之星及勵志榜樣,值得大力推崇。
從結果來看,傑米 戴蒙成為了華爾街的剩者、王者,這過程中戴蒙至少扮演好了3類角色:首席風險官、充當成本殺手,成為孤注一擲的變革者及超一流的職場跟班。戴蒙從桑迪 韋爾的助理做起,做了16年的跟班,其職場的隱忍精神及職場長期謀略能力值得我們借鑒。還值得一提的是,戴蒙從來不是一個忽視家庭的人,他是一個三好丈夫。
首席風險官
沃倫 巴菲特認為戴蒙從華爾街其他人中勝出是憑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遵從將所有銀行業務簡化成一道數學方程式的軟體。巴菲特曾點評説,太多的人過分強調這些統計模型的效能,但傑米除外,“任何公司的CEO還須是首席風險官”。
作為一名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有很多令人稱讚的成就:使美一銀行轉機,使摩根大通飛速發展,以及在金融危機中收購貝爾斯登及華盛頓互惠銀行等舉措。我們不禁會想,他有什麼樣的制勝法寶?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要塞式資産負債表是其秘訣之一。
戴蒙對要塞式資産負債表的堅持,對保守性會計準則的執着,對成本控制的精細,讓他常常背上固執保守的“罵名”,但無論是在他早期跟隨韋爾將旅行者集團組建成花旗集團時的雄心,還是後來他單獨打拼將美一銀行打合併進新的摩根大通、成就金融帝國的磅礡氣勢,都顯現着他行動上的活躍,甚至是不可抗拒的侵略性。
要塞式資産負債表的理念是:提高警惕,隨時做好準備,任何一種投資産品,不管現在有多好,它都有可能最終轉變為次級品。這種方法真正操作起來,意味着對數字縝密的分析,要求不僅需要對表面狀況的密切關注,還要時刻警惕那些暗藏在表面下的潛在風險。
早在入主美一銀行時期,戴蒙就將嚴謹會計法、要塞式資産負債表、問責制帶入了美一銀行,使美一銀行實現了從虧損5億到盈利35億的驚人蛻變。在美一銀行的第一年,戴蒙的主要動作之一就是防止不良貸款和違約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美一銀行在2000年初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是貸款總額的1.4%,處於該行業的最低水平,至2003年被摩根大通收購前,美一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率總量達3.2%,這是所有大型銀行中最高的。具體舉措方面,戴蒙推行了2000多個損益表報告書,在公司1800多家銀行分支機構每家配備一個。戴蒙還安裝了新式而精確的風險控制系統,旨在使公司的某個特定行業的行業規避過度的信貸風險。
戴蒙執掌摩根大通時,我們同樣看到塞式資産負債表的力量。在摩根大通2007年的年報中,戴蒙給股東寫的信長達15頁。在信中,戴蒙強調説,摩根大通早就和結構投資工具撇清了關係了,儘管這項業務的市值曾一度升至5000億美元。而由於進行了及時的減持和積極的對衝,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在次貸危機中所受的損失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成本殺手
《財富》雜誌曾評價説,摩根大通與美一銀行的合併案之所以受到普遍讚譽,主要在於它將傑米 戴蒙帶回了他真正屬於的地方,給予了他一個足夠大的可以施展拳腳的舞&。
為什麼摩根大通會選擇美一銀行,摩根大通時任董事長哈裏森為什麼會認為傑米 戴蒙是最合適的接班人,這還要回到戴蒙擁有哪些殺手锏上來。
我們從戴蒙接手摩根大通時的舉措中看到他當年拯救美一銀行時的影子,戴蒙接手摩根大通新職位之後,便要執行一項財務削減計劃,為摩根大通節省22億美元不必要的開支。也就是説,戴蒙在美一銀行不僅打造出了以花旗為班底的超強管理團隊吸引了摩根大通,期間,他還證明了作為成本殺手在應對公司轉型危機時的效用。在美一銀行,戴蒙已經證明了他有能力做出諸如削減超額費用,降低薪酬,將紅利減半以及重整資産負債表之類的艱難抉擇。
成本殺手有時也可以稱為“劊子手”,“劊子手”是孤獨的,他要剝奪一些人的上升機會,他要砍去眾人的福利。傑米 戴蒙被花旗集團解雇之後的第一次重大工作就是充當惡人。當時,全美第四大銀行的美一銀行共有12000名員工被解雇,戴蒙還取消了前任總裁在1998年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IBM公司簽署的價值20億美元的外部採辦業務。
儘管2008年與2009年金融一片混亂,但是,戴蒙認為其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一年是入職美一銀行的2000年,他認為,當時公司危機程度大大超過了2008年與2009年的金融混亂。作為以激進手段裁員來削減成本而出名的一位新老闆,人們因害怕出了過失而遭到不幸,因此都不願意待在他的周圍,戴蒙回憶道:“那時整整一年我都感到極其孤獨,一週七天全部都在工作。” 戴蒙曾有句名言:“我們不只砍樹,我們還用電鋸。”他在裁員上“大開殺戒”,不過,當時的裁員計劃非常清晰,基本不針對客戶服務層面,而重點指向公司內部的官僚機構。這樣的裁員使公司能更高效地運轉。
2004年1月,摩根大通以580億美元收購美一銀行,總資産1.1萬億美元,規模僅次於花旗集團。當年桑迪 韋爾在戴蒙的協助下締造了花旗帝國,改寫了華爾街由摩根家族統治的格局,如今戴蒙掌舵摩根大通,欲圖讓摩根家族重振昔日雄風。在進入摩根大通華貴殿堂的同時,戴蒙把“成本殺手”也帶了過去,內部人士的説法是“傑米化了”。
戴蒙的成功遠不止於作為成本殺手。至2008年,戴蒙的全貌完全展現。之前,戴蒙一直被大家看做華而不實的數字處理專家,只知道節省成本。如今,他已被公認為能帶領摩根大通穩步前進的統帥、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者,他有着能改變公司文化、行業文化甚至國家文化的卓越才能。現如今的華爾街,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既能得到同事的尊崇又能引起外界的興趣,傑米 戴蒙便是其中的一位。
超一流跟班
如果你閱讀過《桑迪?韋爾自傳》,並把桑迪視為英雄人物的話,2011年初,不該錯過的書就是《最後的勝者:傑米 戴蒙與摩根大通的興起》。在桑迪?韋爾最具危難和最具成果的時刻,旁邊一直站立的一位人物就是傑米?戴蒙,傑米?戴蒙一直是桑迪?韋爾最佳搭檔,最佳下屬。只要提起桑迪 韋爾或者傑米?戴蒙,另一位必然被一併提起。
傑米 戴蒙在美一銀行及摩根大通有着超一流的表現,這與他跟隨桑迪 韋爾16年來打下牢固的職場根基密不可分。雖然桑迪 韋爾是傷害戴蒙最深的人,是他把戴蒙趕出了花旗集團。但是,當傑米 戴蒙被問及在扭轉美一銀行的大局中誰是榜樣的時候,戴蒙毫不猶豫回答的是桑迪 韋爾,桑迪 韋爾是戴蒙永遠的老師。
戴蒙被譽為“交易家”,這一點從他師從花旗集團董事長桑迪 韋爾時就已凸顯出來,後來他在美一銀行和摩根大通突出的管理能力,以及對貝爾斯登、華盛頓互惠銀行的成功收購中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1982年,戴蒙哈佛商學院畢業後,他放棄了眾人仰慕的去高盛公司的機會,而選擇相當於高盛三分之二的薪水接受了美國運通公司副總裁桑迪 韋爾提供的助理工作,當時韋爾的話深深地打動了他:“對你來説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金錢還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學習?雖然你的薪水可能不足高盛的一半,但這卻是一份需要你更多投入和壓力更高的工作。”
後來桑迪 韋爾在運通公司失勢,被迫離開,戴蒙是唯一跟隨離開的成員,他與韋爾接管了巴爾的摩商業信貸公司,這是一個新起點。商業信貸公司開啟一步步重大收購,最終促成花旗集團的誕生,其中的重要起點是收購傳普萊莫瑞卡公司。每一個參與者都把那次交易的主要功勞歸功於32歲的戴蒙。收購三年後,戴蒙被任命為普萊莫瑞卡公司總裁,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CEO。
有關戴蒙作為韋爾的助理做出的突出成績,在《花旗帝國》、《桑迪韋爾自傳》等著作中有更詳細的闡釋,戴蒙作為新華爾街之王,被稱為最後的勝者,更多的在於他離開韋爾之後,搭建新團隊及在新平台上做出的突出成績,也就是上文介紹的作為成本殺手及首席風險官做出的成績。
有關韋爾與戴蒙的師徒關係,最動人也最讓人糾結的是傑米 戴蒙突遭解雇那一環。
“對不起你被解雇了”,是我們觀察職場生態時最無情的一幕。《桑迪 韋爾自傳》、《艾柯卡的自白》、《我是布隆伯格》等著作的主人公都曾有過類似經歷。客觀而言,戴蒙在韋爾身邊工作近20年,那段與桑迪韋爾長期密切的工作歷程對戴蒙來説是最無價的教育經歷,他離開時雖然沒有為自己買一輛車,但已經身家過億元了。
家庭背景
戴蒙工作極其認真負責,從他接受美一銀行CEO職位考察時的準備便可見一斑。美一銀行CEO職位競選者有150位之多,戴蒙向董事會做一份長達兩小時的報告,他帶着一張列表,上面列着他在工作之初的前100天裏所要進行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圍繞強有力地削減成本這一中心,包括資産減記與裁員。董事們最終被戴蒙的洞察力與細緻所折服。
傑米出身銀行家世家,於1956年3月出生,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叫小泰德 戴蒙。祖父曾在銀行工作,父親西奧多 戴蒙是希爾森公司的一名股票經紀人,後來傑米 戴蒙成為該公司的高級管理者,父親算是他的部屬。戴蒙小時候受到父親的影響,尤其是職業的選擇方面,戴蒙後來曾説他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學到了大量有關經紀行業的知識。
對於一個生活環境寬裕舒適的孩子來説,戴蒙很小就展現出他與眾不同的對經濟上成功的渴望。在9歲的時候,向父親宣稱長大後要變得非常富有。21歲時最愛研讀的是保羅 蓋提的《如何致富》一書。戴蒙大學主修的是心理學和經濟學。以最優等的成績於1978年從塔夫茨大學畢業,1980年進入哈佛商學院。
戴蒙哈佛商學院的同班同學值得一表,這個班上出現了未來的對衝基金經理塞斯 卡拉曼和史蒂文 曼德爾,未來通用電氣董事長伊梅爾特,未來康爾斯特總裁斯蒂芬 伯克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戴蒙的妻子朱迪也是哈佛的同班同學。
對於戴蒙和朱迪的相識,他們的同學傑弗瑞 伊梅爾特給出了一個版本,伊梅爾特簡單地概括説:“朱迪是當時班裏最漂亮、最性感也是最聰慧的女孩子,戴蒙主動去接近她,就是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戴蒙從來不是一個忽視家庭的人,他是一個三好丈夫,《最後的勝者》一書能看出點端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