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一個真實的馬雲
2011-06-02   作者:徐江雲  來源:新快報
 
【字號
  最近有兩條被瘋狂轉發的微博:
  一條説:“不要癡迷於從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尋找經驗,這些書大部分經過精緻包裝,很多重要的事實不會告訴你,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是任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且是高盛董事接待的。”
  還有一條説:“他,20年以前大學畢業,應聘過30份工作,全部被拒絕;他想當警察,和5個同學一起去,4個錄取,只有他沒有被錄取;他,杭州第一個五星級賓館開業的時候去應聘服務員,也沒有被錄取;他,和24個人一起應聘肯德基,23個人被錄取,沒有被錄取的那個還是他。——他是馬雲。”(不知道説的是否屬實?)
  當一個看起來過於平凡的人成長為眾人眼中的“明星”,取得實在不平凡的成功時,你難道不會對背後的故事加倍産生探究的興趣嗎?你難道不想知道,這個其貌不揚的人之所思所想,他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功落到扎紮實實的水一般流過的現實中,激出的迴響是怎樣的?
  總之,我很好奇。
  就好像,一出戲落幕後,我從來都更想知道幕布後發生過什麼。每次看電影,我也會對片尾導演特意剪輯的“幕後花絮”特別關注。《這才是馬雲》給我的閱讀滿足,恰恰來自於這方面。
  它讓我有機會看到在鎂光燈後的馬雲尋常的面目;讓我知道流傳甚廣的馬雲的經典講話究竟是如何造就的;甚至細緻到——讓我知曉馬雲某次著名演講前一分鐘發生的小故事或者説是“小事故”。
  它還讓我知道,馬雲熟讀老莊、通曉佛理、深愛太極,且善於博採眾長並融會貫通。他的管理哲學之發端既來自這麼多年的個人經歷,更來源於自動汲取的古今中外的思想精髓。
  一言以蔽之,它讓我觸摸到了一個真實的馬雲。所有外界賦予他的形容詞,在其助理陳偉的筆下,被一一剝離。一個近乎本色的馬雲躍然紙上。説“近乎”是因為——人之於人,永遠只有最接近,而無法完全接近。我們能掌握的真實總會因為各種限制而無法百分百。人之於真理也是一樣的。
  我曾得以在飯桌上親自聆聽笑稱以“吹牛”作為畢生事業的作者陳偉的侃侃而談。他説,他寫的這本小書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各位高管近期最愛的讀物,馬雲本人也不例外。尤其當陳偉還稱呼馬雲為“馬老師”(作者20年前是馬雲的學生)時期的那些章節,記錄了馬雲在成為今日眾人眼中的“馬雲”之前走過的道路,也勾起了“馬總”的回憶,他説:“那些往事和細節,一隻腳已經跨出了我記憶的邊緣,現在又集中起來‘回放’了一遍,讓我想起很多過去的美好時光。”
  陳偉看起來有些“不正經”,但笑談之間,你不得不承認,很多話都透着真知灼見。他與馬雲一樣,或者説整個阿里巴巴文化都一樣,所謂“倒立者贏”,都善於從不一樣的角度去認識世界、看待人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歡樂課外活動營”六一主題讀書活動 2011-05-31
世界讀書日,別讓書蟲獨自狂歡 2011-04-26
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世界讀書日"百種優秀圖書推向市民 2011-04-22
"世界讀書日"新華書店購書均享八五折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