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如何構想“大國共治世界”
2011-03-07   作者:鄭渝川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作者:(美)尼娜哈奇格恩 莫娜薩特芬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新近引進到中國內地出版的《美國的下個世紀: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裏保持繁榮》一書,英文原版在美國上市的時間是2008年2月(當年11月,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書的兩位作者分別是美國進步中心副主席、曾擔任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任的尼娜哈奇格恩,以及現供職於奧巴馬政府、曾有過美國駐外使領館和國際商業諮詢等任職經歷的莫娜薩特芬。
    這本書對共和黨、布什政府治理期間的美國陷入困境進行了分析,駁斥了美國政界、傳媒、民間對國際政治和全球貿易等重大問題的諸多偏見,並着重提出了一個鮮明觀點:美國應當適應其他關鍵大國(及歐盟)的崛起,理解其需要,將這些外部力量納入到美國構建的世界新秩序當中,在能源、國際政治、貿易、核武等領域達成美國主導的共治。
    《美國的下個世紀: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裏保持繁榮》對美國政界許多重量級人物、政情分析人士産生了較大影響,曾先後擔任福特總統和喬治布什總統國家安全顧問一職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評價説,“《美國的下個世紀》一書…會給美國帶來福祉。我們對本書所提供的一堂深刻的、務實的、樂觀的課程應當謹記於心”;美國國務院前發言人詹姆斯魯賓則認為,書中“提供了應對世界重大挑戰的一種新方法……用一個新的框架權衡了美國的領導力”。而奧巴馬政府迄今兩年推行的內外政策思路,與書中對多項議題的分析和建議達成了一致。可以説,這本書時隔三年,引進到中國內地出版,恰好可以幫助讀者理解美國政策的世紀轉型。
    書的導論將中國、歐洲、印度、日本、俄羅斯稱作“關鍵力量”(“關鍵大國”),即有能力支持或阻撓美國實現目標、有能力建設或擾亂世界秩序的國家(或國家聯盟)。書作者認為,美國與其分別與這五個政治實體暗戰(零和博弈),對“關鍵力量”的崛起感到恐慌並設法遏制,以一系列應激性的、不具連續性的政策交惡於彼國;倒不如專注於恢復美國自身的實力,回歸世界理性領導者的道路上,抓住各種機會與這些國家共同努力應對挑戰、把握機遇。
    書中駁斥了關鍵大國威脅美國安全的説法,一一列舉了美國目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難以應對的直接性外部威脅,或可能造成美國及其民眾重大損失的外部威脅,指出,在這相關問題上,關鍵大國都可以成為美國的夥伴而非挑戰者甚至敵人。同樣,在防止現有世界秩序失控方面,關鍵大國跟美國擁有共同的利益,儘管將限制美國的一部分行動自由、挑戰並要求分享美國的一部分領導權,卻仍然難以脫離美國的掌控。甚至可以説,關鍵大國的穩定和繁榮,也關係到美國的切身利益、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的穩定。
    關於“觀念”(意識形態)紛爭,書作者認為,日本、歐洲和印度與美國分享共同的價值觀,而中俄則是實用主義國家,無意且沒有能力對美國構成挑戰。書中特別指出,儘管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不干涉內政”、不附加條件的對外援助政策,近幾十年來確實構成了對美國模式和對外政策的挑戰,但需要看到的是,中國模式與政策已經朝着美國的期望發生調整,況且中國政府一向將商業、政治等的界限分得很清楚。
    書中談到,美式資本主義的道德權威、文化影響,最大障礙在於美國自身的行動,用民主問題專家托馬斯卡羅瑟思的話來説就是,“追求民主並不一定意味着僅僅專注於崇高的理想而忽略現實利益,但總應該保持些許的言行一致”。而在貿易、能源、金融等方面,美國則需要改變只關注自身利益、忽略關鍵大國及地區性大國利益的做法,設法推動多邊合作的問題解決機制形成,摒棄在自由貿易、能源安全等政策上言行不一的取向,使美國更能取信於夥伴。
    近年來,有關美國可能失去創新優勢的説法甚囂塵上,有不少人將之歸結於印度、俄羅斯、中國等國的競爭。尼娜哈奇格恩和莫娜薩特芬則不這麼認為,提出了“創新帶來雙贏”的觀點,並在總結歷史案例的基礎上,對美國移民政策、科研與教育體系、稅收政策所導致創新活力削弱給予了尖銳的批評,呼籲美國重歸世界創新領頭羊的位置,由此來保住頭號強國的地位。
    如前所述,《美國的下個世紀: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裏保持繁榮》這本書一改美國政界、學界慣用的“歸咎他人(國)、外部因素”的做法,強調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第一要務,在於對自身的調整;通過適當的政策定位,可以讓關鍵大國成為美國保持和重新強化實力的助力,將它們都“深深地嵌入世界秩序之中”。在書的末尾,作者建議美國主導、再拉攏其他五個關鍵力量,組成“核六”組織,強化對大國利益和世界秩序的調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英國“世界讀書夜”贈出百萬本圖書 2011-03-07
台灣上班族去年人均讀書10.6本 2011-02-16
“農民讀書月”活動在全國陸續展開 2011-01-28
鄭州首家“讀書銀行”開張 2011-01-28
2011年上半年推薦閱讀書目確定 2011-01-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