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十一五”的謝幕,“十二五”的開啟,2011年開春,中國歸零!
歸零的中國並非零起步,而是從頭躍!
回望過去的五年,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劈荊斬浪,闖過了不盡的雄關漫道,躍過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樹起了不巧的“十一五”豐碑。
我們無愧於這座豐碑的歷史命名。因為我們有13億顆灸熱的心鑄成的鋼鐵長城屹立於世。長江決堤,我們不怕!南方雪災,我們不怕!汶川大地震,我們不怕!全球金融危機,我們不怕!西方國家貿易刁難,我們不怕!
我們感同身受於這座豐碑記錄下一次又一次的歷史片刻。“嫦娥”飛天、兩岸握手、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
我們得益於這座豐碑書寫下事關國計民生的新政&&。四萬億救市、政務公開、社會保障、醫改、低碳經濟、大力發展文化産業、調整中小企業貸款政策……
國家,人民;人民,國家——這兩個血脈相通、不可拆分的詞,象徵着國、民的榮辱與共。要不,怎麼叫“人民共和國”呢?所謂國計民生,説具體了,正是:國家強盛了,就是人民的安康;國家富有了,就是人民的福祉。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泱泱大國,要管理好13億人口的國家,政府就需要建立一支來自人民的、能夠時時為國獻策、為民議事的團隊,這支團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人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政協)、各民主黨派的國家高級智囊們組成(簡稱“兩會”)。他們的名字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
沒有他們,就沒有議案提案的動議;沒有他們,就沒有為民請願的疾呼;沒有他們,就沒有“五年規劃”的定制;沒有他們,就沒有國計民生的方略。
他們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真正兌現了他們履職誓言:我們做到的,就是人民想到的!
誠如全國政協委員黃龍雲感言:“站在政協莊嚴的會場,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種神聖的責任;面對着各位委員投下莊嚴的一票,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種責任。”
亦如人大代表吳木生所説:“我提的建議被國家有關政府部門採納施行,群眾的訴求得到實現,圓滿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歷史使命,是我最開心最難忘的事情。”
隨着人們對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表達權、質詢權、監督權的愈發關注,由代表、委員們參加的一年一度的“兩會”也就自然地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焦點。因為最近以來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所推出的新政,絕大部分與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有關。
所以人們在關注代表、委員議案提案的同時,更關注的是職能部門響應了沒有?是如何響應的?響應後所推出的新政,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什麼關係?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年一度的“兩會”絕對不是官方擺設,也不是政治噱頭,而是&&國家與人民的、實實在在的謀略組合。我們姑且將這樣的組合分釋為:國家智囊團;人民議事廳。
基於如上分釋,以及人們對“兩會”有關議案提案的後期發酵的追蹤心理,光明日報出版社選於“十一五”與“十二五”交接年,專門成立了國家與人民編輯部,編輯部與首都15家主流媒體聯手,匯集出版《國家智囊團》、《人民議事廳》,以饗讀者。
本書突出四大特點:
其一是從背景綜述引出議案提案的精選。這是編輯部和參加本書彙編的編委們經過反復調查、論證後作出的決定。背景綜述意在為議案提案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作出鋪墊,這樣,就使得後面引出的議案、提案與前者形成呼應,而不是空穴來風,充分説明代表、委員眼光的銳利,提升讀者對焦點的關注。
其二是專家、學者的同題觀點。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代表、委員能關注到的問題,有關的專家、學者自然也會有話要説。同樣的話題,一旦有專家、學者的“助陣”,既能更加殷實議案、提案內容的成色,同時對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快速反應了是一種督促。
其三是媒體觀察。媒體也是智囊者的一部分,“觀察”既有對議案、提案的解讀,也有附帶的評論,深化議案、提案在讀者中的影響力,讓讀者真正感受到“我想到的,代表、委員做到了”。
其四是焦點跟蹤。這才是讀者真正所要關心的、也是要質詢的內容。亦即,在代表委員熱議後,官方是怎麼表態的呢?有關職能部門是怎樣對待的呢?是否有相關的新政&&呢?新政對自己的利益是否有關呢?為滿足讀者的知情慾,編輯部和編委們做了大量的採集工作,力爭把議案、提案與“政府行動”進行有機對接。一方面,是要體現官方正在努力朝着陽光政府方向發展的姿態。至少,2010年許多新政的&&,都是建立在代表、委員的建議為基石的,而不再是由一些部委幹部坐在辦公室裏想象出來的,這就是可喜的進步。另一方面,是要體現為國分憂、為民辦事依然是代表、委員的主流。有的代表、委員為組織一個建言而開通博客徵求民意,有的代表、委員為一個建言堅持了5年之久,直至最後得到官方響應。相比之下,網絡盛傳個別人的雷人議題就不值一提,甚至不值一笑。畢竟,與共和國的脈搏一起跳動的不是個別人,和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的也不是個別人。
當然,本書也有未詳盡之處。比如2000元的個稅起徵點,這種嚴重滯後的小學算術題,已被傳成了全民笑話,官方不斷有人站出來表態“會解決”,到本書編輯成冊的前一天,仍然沒有盼到正式文件,只有民間的各種傳説版本,我們真誠地希望在本書下一輯中會出現官方的正式文件;比如房價調控,代表、委員的建言和官方&&的“新政”差距很大,中國的房價問號太多,“現政”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本書因缺乏更有力的形勢判斷,故不予輯入。至於其他尚有未盡人意之處,想必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也在努力,爭取儘早解決。我們權且冒然地借此機會勸導諸君:政府也難,請給政府時間。
《國家智囊團》、《人民議事廳》的編輯出版,可以説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它的現實意義在於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步,它的歷史意義在於為我國“十一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交接年鉻下了厚重的年代鈐印。
我們將以這套書的“元冊”為開端,今後將每年都繼續出版下去。我們相信:隨着社會不斷發展,思想不斷解放,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表達權、質詢權、監督權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空間,人們的關注點將不止停留在“兩會”議案、提案上,更多的將會導入議案、提案之後官方的響應與作為的關注上。作為國家與人民編輯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與人民一道投入同樣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