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人的帝國:默多克的隱秘世界》 (美)邁克爾 沃爾夫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9月 |
在公眾眼裏,傳媒大亨默多克是個偏執、好鬥、聒噪、兇悍、粗心,甚至還有那麼點品味低俗。但默多克可不是這麼想的,他試圖通過收購一些優質的報刊,希望世人認為他變得更高雅、更大度而且更細膩。總而言之,在默多克的標籤上,還有很多的未定、未知的變數——相信有這樣判斷的不止一個,其中就包括作者邁克爾 沃爾夫。
沃爾夫何許人也?他是《名利場》雜誌的專欄作家,曾兩次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是全美政治、媒體和文化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按照他的説法,默多克之所以能欣然接受他的採訪,並非因為看中他的專業、資歷或是操守什麼的,相反,默多克有自己的考量。於是便有了沃爾夫與默多克歷時9個月的深入交談,而成果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一個人的帝國:默多克的隱秘世界》一書。
有關默多克的傳記,沃爾夫的不是唯一版本。早前有威廉 肖克羅斯的《默多克傳》、保羅 拉莫尼卡的《揭秘默多克:傳媒大亨默多克的商業傳奇》、溫迪 古德曼 羅姆的《默多克的新世紀:一個媒體帝國的數字化改造》。正如書名所顯示的那樣,這些書從不同的角度對默多克這位當今世上最顯赫、最有爭議、最富傳奇色彩的傳媒大亨、商界梟雄進行了描寫,有從人生發展視角的,有從商業運營角度的,也有從傳媒宏觀圖景的,林林總總,各有所長、精彩不一。至於沃爾夫的《一個人的帝國:默多克的隱秘世界》,它則獨闢蹊徑,從鮮為人知、不被關注的默多克內心世界切入,試圖還原出一個真實的、一個有血有肉的默多克。
這也正是沃爾夫版本的最大看點。相信大多數人對默多克收購道琼斯和《華爾街日報》的商戰全過程並不太陌生,但又有誰知道,默多克收購的目的可能不一定是為了賺錢,而是要給他反感的人一點顏色看看,他想向世界證明,他才是勝者。當把《華爾街日報》收入囊中後,默多克又直指《紐約時報》,説要把《華爾街日報》改造成為另一個《紐約時報》,而且要超越現在的這個。
這也難怪。一個澳大利亞的“鄉巴佬”想躋身英美主流階層,這是一種情結使然。況且,在默多克眼裏,除了賺錢,名望和影響力同樣重要。早在1988年,默多克在接受採訪時,就&&只有《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報紙,才能夠為全世界提供巨大價值。現在,他算是如願以償了——擁有全世界第二的重要報紙,打造出全球最成功的媒體公司,默多克名利雙收。但問題又來了,沃爾夫寫道,默多克為什麼不像其他成功人士那樣享受輝煌成就,等着別人歌功頌德呢?他完全沒必要像個“勞碌命”,繼續在生意場上辛苦打拼,恨不得每分鐘都要完成一筆交易。
不管怎麼説,一個80來歲的老人家,一個人馳騁沙場,還在親力親為地掌管着這麼大的媒體帝國,真的很難得。或許,我們還應該試着去同情和理解默多克,他並沒有別人説的那麼可怕。知天命、有定數,默多克再怎麼兇狠,他還能打拼多少年呢?沃爾夫轉引《默多克傳》作者威廉 肖克羅斯“默多克廉頗老矣”的觀點,認為這一判斷並沒有錯,但別忘了,新聞集團也正是從“老矣”的這個時期開始邁入最波瀾壯闊的上升期的。儘管如此,可惜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