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世界一流的民族品牌已是全球華人共同的期望。施振榮締的宏碁及台灣各晶牌的成功證明了,民族品牌實現升級絕非虛無縹緲的理想。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需要強有力的晶牌拉動。塑造一個品牌有多難,路有多遠,施振榮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從代工、代為設計製造到創立自有品牌,企業在品牌經營的道路上,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突圍的關鍵又在哪?本書將給你答案。 |
讓品牌策略為産業升級助力 “好在台灣還有個施振榮。”《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曾十分感慨地説。 因為近20年來,台灣除了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理論”,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企業家提出能與之匹敵、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發展理論了。 施振榮每次站出來説話,都不是只為自己的“事業”,而更是為了推動品牌台灣的“志業”,從科技、農業、食品到文化創意産業,你都能看見他疾呼的身影。他孜孜不倦地運用他的剩餘價值,不斷向政府寫信建言,有時甚至喊急了。面對無動於衷的台灣社會,他的“施式語錄”出現了:“不做品牌,台灣笑不出來。” 讚同也好,反對也罷,施振榮與“微笑曲線”微笑嘴型的一種曲線,兩端朝上,中間是製造;左邊是研發,屬於全球性的競爭;右邊是營銷,主要是當地性的競爭。在産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銷售,處於中間環節的製造附加值最低。當前製造産生的利潤低,全球製造也已供過於求,但是研發與營銷的附加價值高,因此産業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也就是在左邊加強研發創造知識産權,在右邊加強客戶導向的營銷與服務。已然是台灣當代企業發展史中不會缺席的篇章。 施振榮像是要“還原現場”般地提到微笑曲線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微笑曲線是我畫出的一條曲線,‘微笑’兩字是林憲銘(當年還在宏碁團隊)提出的,當年有政治目的。”施振榮語出驚人。 “當時宏碁要把裝配業務外移,需要跟員工溝通,所以我告訴員工,要外移出去的是沒有附加價值的部分,就畫出這條‘微笑曲線’加以説明。”他進一步解釋。施振榮當年的這個“政治目的”讓宏碁帶動起了台灣電腦代工的霸業,也讓昂貴稀有的電腦逐漸走向“平民化”。 那麼,微笑曲線理論被提出距今已20多年,現在的施振榮再看微笑曲線又如何呢…… | |
| 聽施振榮講轉型升級 |
|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在我國台灣島內被普遍尊稱為“台灣企業教父”,這不僅僅來源於其創立並做大做強宏碁企業一家品牌的卓越業績,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跳出了華人企業慣常單打獨鬥、相互拆&的怪圈,以自身打造品牌之路的經驗,傾力在台灣推動“品牌運動”,促進許多行業的企業抱團出擊,成功在東亞乃至世界市場上扎穩腳跟…[詳細] |
| 台灣有個施振榮 |
| 《施振榮開講》全書脈絡清晰。第一部分“品牌十問”從十個角度開宗明義的擊破了關於品牌的迷思。第二部分“台灣品牌策略的産業升級之路”則緊扣主題,大膽的跳出了作者熟悉的IT領域,擷取了從食品、腳踏車到電影等十個角度,在實戰中予以點評,為讀者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參考和切實可行的建議…[詳細] |
|
|
品牌、國際化、接班人始終是企業常青需要面對的三大命題。作為一名傑出的創業家、企業家,施振榮先生無疑在這三個方面都樹立了成功典範。他不僅打造了宏碁帝國,創造的微笑曲線理論也已深入人心,成為決策者、學術界、産業界的重要依據。 |
|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張亞勤 |
|
|
|
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能夠一開口就讓忙碌又自負的企業家們停下手頭工作,聽一聽,想一想……這樣的企業領袖屈指可數,施振榮是其中的一位。 |
|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 秦朔 |
|
|
|
在宏碁及台灣各代表企業的品牌構建之路中,有許多值得借鑒與學習之處,跟隨施振榮,企業家們能夠學到的不止是知識,更是經驗。 |
| ——《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總經理 楊偉智 |
|
|
|
創造世界一流的民族品牌已是全球華人共同的期望。施振榮締造的宏碁及台灣各品牌的成功證明了,民族品牌實現升級絕非虛無縹緲的理想。 |
| ——《商業價值》出版人 劉湘明 |
|
|
|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需要強有力的品牌拉動。塑造一個品牌有多難,路有多遠,施振榮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 |
| ——《IT經理世界》副總編 賀志剛 |
|
|
|
從代工、代為設計製造到創立自有品牌,企業在品牌經營的道路上,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突圍的關鍵又在哪?本書將給你答案。 |
| ——《中國經營報》副總編 王立鵬 |
|
|
|
什麼才是現代服務業的秘方?其實,就是“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正如施振榮先生所言,“把信譽做出來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傳達一家企業的定位和信譽,因此,品牌才是企業的筋絡命脈。 |
| ——台灣第一大餐飲連鎖集團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
|
|
|
施振榮先生為台灣品牌經營的先驅,為洞悉台灣企業的品牌經營策略,他在本書中對各行業品牌逐一進行分析,提供了寶貴的品牌經營智慧。本書以品牌策略為經,以産業特性為緯,堪稱為跨産業品牌學的經典。 |
| ——台灣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特聘教授 洪順慶 |
|
|
|
宏碁集團徹底實現了施振榮先生的品牌理念,如今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PC與NB供應商,因此常讓國人誤以為品牌只有大企業才可以做。施振榮先生借本書現身説法,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品牌”,為企業的永續經營增值。 |
| ——上銀科技、大銀微系統董事長 卓永財 |
|
| |
| 撿瓶子的菜湯
發表於2010-12-14 09:13:56 |
| 看了這書才知道,不只是IT,機械、電飯鍋、牛肉麵、醬油、精緻農業,甚至是觀光業、電影業,都可以走向微笑曲線的右端。施振榮先生現身説法,以自己30年的實戰經驗,深入分析台灣企業的品牌策略。為有心發展品牌的企業提供一個可供借鏡學習的方法,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
|
|
引言 民族品牌升級之路 第一部分
構建經營品牌的戰略性思維 第1章
品牌十問 1問:企業一定要重視品牌嗎? 2問:品牌一定要等於公司的名字嗎? 3問:做品牌是經營企業名字還是經營産品名字? 4問:成長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重新定位嗎? 5問:打造品牌,可以分成哪些步驟? ......
第二部分 台灣品牌策略的産業升級之路 第2章 大同電飯鍋:為什麼可以長銷五十年? 第3章
黑橋牌:也開始賣德國香腸了? …[詳細] |
| 作 者:施振榮 |
宏碁集團創辦人,現為智融集團董事長。 1944年出生於台灣鹿港。1976年創立目前世界第二大電腦製造商宏碁。2004年底自宏碁退休後,與昔日事業夥伴成立智融集團。 1989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與亞洲做生意不可不認識的25位人物”之一;1995年獲《世界經理人文摘》“全球15位最能創造時勢的企業家”之一;1996年被《商業周刊》評選為“全球25位最傑出的企業管理者”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綠色&&。 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亞洲管理學院董事、台灣企業經理協進會常務理事、台灣管理科學學會監事、台灣自創品牌協會理事長。 在台灣素有“品牌先生”之稱,以自身打造品牌之路的經驗,傾力在台灣推動“品牌運動”,所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已是台灣當代企業發展史上不容缺席的篇章,更影響了眾多內地企業家。 |
| |
○微笑曲線中間是製造;左邊是研發,屬於全球性的競爭;右邊是營銷,主要是當地性的競爭。 ○當前製造産生的利潤低,全球製造也已供過於求,但是研發與營銷的附加價值高,因此産業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也就是在左邊加強研展創造智慧財産權,在右邊加強客戶導向的營銷與服務。 ○微笑曲線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可以找出附加價值在哪,第二個是關於競爭的型態。 |
| |
○最強也強不過你最弱的一環。 ○把信譽做出來就是品牌。 ○品牌要跟目標客戶溝通,品牌要長期累積形象和價值。 ○最好是從小經營,你才可以有經驗,慢慢有對的模式,加碼放大。人的生命也是從嬰兒期慢慢成熟,否則循環不成熟,就是拖垮自己,還把缺點放大。 ○用得習慣是一種價值,壽命長也是一種價值。懂的消費者的需求,擁有客戶洞察。 ○我們不是便宜賣,而是賣合理價格。品牌是要做價值,不是要賣貴。 ○打國際品牌真正的關鍵,是品牌本地化營銷管理的能力。 ○在觀光服務業中,每個接觸都是個“關鍵時刻”,每個關鍵時刻都決定客戶滿不滿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