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30年中國經濟改革的經典之作
2010-12-23   作者:吳子桐 潘林暉  來源:中華讀書報
 
【字號
作 者:厲以寧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厲以寧作為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的重要親歷者與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理論的提出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擁有深刻的見解。他那些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改革的演講和論文成為對歷史轉折處最生動直觀的描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之路》(英文版、漢英雙語版),係厲以寧精選其在1980年至1998年間發表的有關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主題的16篇學術論文,論文集讓人充分體會到厲以寧當年對中國改革的深刻洞見,以及他在當時國情下對經濟學基本原理工具的熟稔使用。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市場經濟改革成為眾多計劃經濟國家的主題,但是世界上針對改革的指導思想卻存在多種不同的聲音。“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者奧斯卡蘭格(Oscar Lange)和阿巴勒那(Abba Lerner)認為,自主經營將會引導國有企業學會謀求利潤的最大化;一旦國有企業變得足夠自主,價格自由化將會促成經濟改革的最終成功。而在另一邊,亞諾什科爾內(Jnos Kornai)堅信,若不最終徹底實現私人所有制,國有制企業的自主經營並不能解決軟預算約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軟預算約束將使得企業對價格的反應遲鈍,因而限制價格信號的作用。這兩種學説各有擁躉,眾多計劃經濟國家的政府選擇了前者作為自己改革的指導思想,而在中國,後者成為眾多年輕知識分子追捧的對象。
    1986年4月25日,厲以寧教授在北京大學發表了題為《經濟改革的基本思路》的公開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提出了影響最為深遠的論斷:經濟改革的失敗可能源於價格改革的失敗,但是經濟改革的成功並不取決於價格改革的成功,而是取決於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業體制的改革。與以上兩種思路的不同點在於,厲以寧觀察到,事實上中國國有制中存在多種産權結構。他在《社會主義所有制體系的探索》中進而指出,將這種事實上的多種産權結構轉變成為國有企業的股份制結構是可取的。這幾段演講、幾篇文章不僅僅在當時的中國掀起了軒然大波,更對形塑當今中國産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設計師不讀書》 2010-11-09
第二屆三湘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 2010-11-03
第十一屆深圳讀書月舉辦403項活動 2010-11-01
2010首都大學生讀書節隆重開幕 2010-10-22
“尚讀”北京青年讀書沙龍正式啟動 2010-10-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張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責無旁貸[思想]孫兆東:CPI“破5”緣何加息遲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