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四大出版集團換帥
2010-12-01   作者:  來源:環球企業家
 
【字號

  2011年,4家美國最大的雜誌公司將分別有新的領導人上任。出版業最近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能否得到妥善的解決,將在這四位新帥上任後得見分曉。
  今年夏天,雜誌業的“天鵝絨革命”打響,迅猛的改變正在發生:Ann Moore在出任時代集團(Time Inc.)八年首席執行官後,離開了時代;曾任梅瑞迪斯(Meredith)出版集團雜誌部門管理者的Jack Griffin取代了Ann Moore的位子。梅瑞迪斯作為出版業的巨頭,擁有《美好家園》(Better Homes)、《園藝》(Gardens)和《家庭圈》(Family Circle)等多家知名雜誌。Tom Harty則是Jack Griffin上任的幕後推手。
  在康迪納什出版集團(Cond岢 Nast),自2004開始身兼行政官和董事長兩職的Charles H. Townsend已同意將董事長的工作交給新人Robert A. Sauerberg;而康迪納什的那另一位管理者David Carey則決定去接理赫斯特雜誌集團(Hearst Magazines),他取代的是Cathleen P. Black;Cathleen P. Black是過去三十年來出版行業的明星人物,他現在被市長Michael R. Bloombe選定出任紐約市立學校(New York City schools)的校長。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些工作也被快速地移交着,那時的頻率是大概兩年一次。顯然,彼時的經濟狀況與此時十分相似。雜誌行業正試圖從經濟危機的摧毀中恢復起來,收復他們曾經失去的廣告商們,讓那些倒閉的雜誌社重新開始經營。
  此時,新的高管們:康迪納什出版集團的Steven T. Florio、梅瑞迪斯出版集團的Christopher M. Little、時代集團的Don Logan和赫斯特集團Black夫人,將領導他們的公司在未來十年甚至更久的日子裏進行擴張和發展。在這個時代裏,雜誌業並不缺少成功的例子:奧普拉雜誌(Oprah Magazine), 青少年流行(Teen Vogue)和真簡單(Real Simple)都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是否能從08、09年的經濟危機中恢復過來,還不知道答案。但沒有人懷疑,這些雜誌公司的下一代接班人,將會面臨這樣一個媒介全景:允許犯錯誤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讀者與廣告客戶似乎也不再那麼忠誠了。
  “這是一個變革的過程,從舊學校到新學校。”大西洋傳媒公司的總裁Justin B. Smith説。這種變革是出版業無法避免的變化,並也許是早該到來的變化。“2010年以後的變化讓人難以忘記,在網絡時代到來的15年後,新一代領導人出現了。”Smith補充説。
  事實上,新一代接班人年輕得多,至少在企業標準上是這樣的。Harty只有47歲,Carey和Sauerberg都是49歲,Griffin50歲。
  他們要麼是走的非傳統路線上位,要麼就是空降來到現在的公司擔任領導者。Griffin就是從梅瑞迪斯媒體集團跳槽到時代集團的。
  Carey離開了康迪納什,來管理同城對手赫斯特集團。Sauerberg在康迪納什的升遷並不是走的傳統出版商的道路,而是消費市場部門一路上來。Harty則是從高爾夫雜誌,來到了以出版女性雜誌為主的梅瑞迪斯集團。
  “你必須引進那些懂雜誌生意的人來經營雜誌。”Hachette Filipacchi Media集團前首席執行官Jack Kliger説,Kliger現任《Elle》、《Car》和《Driver》等雜誌的出版人。“我認為,壓倒性的訊息就是這些公司都在尋找引領變革的領導人。”
  然而,康迪納什、時代、赫斯特、梅瑞迪斯這四家公司尋求變革的路徑大不相同,但是他們都認同變革。他們都要接受的似乎就是廣告收入的改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在整個90年代,雜誌業的發展一年比一年迅猛,但是他們在廣告上的關注卻與發展進程不成比例。”Griffin説,“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雜誌開始關注消費者的動向。我在時代所做的事,就是讓這本雜誌重回優秀。”
  在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團時代集團,Griffin説他希望重新引入“收費公道、製造吸引消費者的産品”這一概念。
  換句話説,消費者可以期望付出更多。“我們花大筆的錢來製造原創內容、獨家採訪、真相調查,排除大量的記者去海外報道戰爭,”Griffin説,“凡是你能説出來的,我們都將會作為生意去做,並且為它賦予公正合理的價值。”
  Griffin&&,對這種路徑以補充,時代將和時代華納結成新的同盟關係,搶佔大量的電影資源的視頻資源。正在規劃中的類似這種合作模式就是,在大型化粧品公司和青春偶像之間做成交易,直播紅地毯盛況,例如金像獎或者奧斯卡獎頒獎典禮等。
  長期以來一直是1美元認購之王的康迪納什,也在Sauerberg的倡導下開始普及“允公價值”。在一次採訪中Sauerberg&&,他和他的員工一直致力於創造所謂的“12道內容大餐”,也就是一攬子交易。這個交易包括康迪納什以多種方式來提供雜誌,包括印刷、移動和互聯網。
  “想想我們的雜誌,我們可以説,這是一道內容大餐。”Sauerberg説,“什麼叫做大餐?什麼叫做12到內容大餐?什麼是移動體驗?人們會願意參加什麼形式的活動?我需要聽取什麼樣的個人意見?”
  高價格不可避免地成為這道大餐裏的一部分。“有一群人非常認可我們的品牌,我可以預知,他們期待每月能夠花更多的錢買更好的內容,因為他們是如此饑渴。”Sauerberg補充道。
  赫斯特和梅瑞迪斯的影響力已經無法與時代集團同日而語,康迪納什因為考慮到廣告市場有可能崩潰,因此並未把廣告列入最緊迫的事宜。
  Carey在赫斯特悄然做出的一個重要變革就是打破網絡在線銷售與雜誌之間的鴻溝。康迪納什在上個月也做出了相同的動作。
  “數字與印刷之間彼此隔離,”Carey説,“我們需要給予出版商許可,並告訴他們可以向客戶提供多種不同形式的媒體。”Carey現在向每位出版者的銘牌上都加上了“首席營收官”。
  Carey補充認為,“人們怎麼看待他們,他們怎麼向客戶介紹自己,媒體怎麼形容他們”都可以傳達出“廣泛授權締造的收入”。  在新的業務計劃中,Carey先生説,除了延續與Harpo和Oprah Winfrey’s公司的合作以外,赫斯特集團正在考慮更多的合資公司,來與赫斯特合作出版Food Network Magazine。但是他拒絕透露細節。
  梅瑞迪斯可能是這四家集團裏在電視和圖書出版等多元化業務中最出色的一個,至少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梅瑞迪斯不需要做出大規模的改變。“我們沒有必要進行如此戲劇化的改變,或者採取激烈的措施讓人們歸隊,”Harty説。
  但是Harty説,有一件事公司正在嘗試,那就是擴大其授權的産品。梅瑞迪斯每年已經開始花費超過十億美元在《Better Homes》和《Gardens》雜誌上,授權其在沃爾瑪超市出售。公司正籌劃直接向消費者出售其授權産品。
  “我們和這些消費者存在&&,”Harty説,“我們怎麼搞清楚如何向他們出售産品和服務?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在被詢問到整體戰略布局時,Harty自嘲地&&,“我們在做的事並沒有一團糟,而是進展良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設計師不讀書》 2010-11-09
第二屆三湘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 2010-11-03
第十一屆深圳讀書月舉辦403項活動 2010-11-01
2010首都大學生讀書節隆重開幕 2010-10-22
“尚讀”北京青年讀書沙龍正式啟動 2010-10-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