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究竟什麼叫作“納稅人”
評《李煒光説財稅》
2010-11-17   作者:西木  來源:江淮晨報
 
【字號

作 者:李煒光
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的“納稅人”身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覺得依法納稅是老百姓應盡的義務。後來斷斷續續地了解到,原來納稅人不僅只有義務,也有權利。但是,對於納稅人為什麼要納稅、納稅人與國家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我還是不甚明了。
    直到看完《李煒光説財稅》之後,我才認識到,國家與納稅人之間應該是一種對等的契約關係,納稅人之所以向國家交稅,是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以犧牲掉自己的一部分財産為代價,換取國家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
    也就是説,納稅人與國家之間,是一種給付的平等關係,納稅人有義務向國家交稅,同時也有權過問稅收的使用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監督。
    早在2006年,我就接觸到了李煒光的文章,那篇文章發表在第12期的《書屋》雜誌上,題目叫《寫給中國的納稅人》。文章中,李煒光教授針對“納稅人”還是“納稅義務人”,納稅人與國家間的關係,以及納稅人應享有的基本權利等觀點與概念,做了精闢的論述。幸運的是,這篇文章也收錄在這本《李煒光説財稅》裏。
    在閱讀這本書時,你會發現,書裏有很多對各國財稅史的探究,像英國、美國和法國,這些國家的憲政演變都和財政有着千絲萬縷的&&。而李煒光從中看出,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制度下,財政都是個大問題。財政、稅收實際上是一國政治的全部經濟內容,它與市場經濟制度的作用發揮、國家自由民主制度的構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的確定、現代法治的形成等幾乎所有的國家大事都密切相連。既然是大問題,它顯然不能僅僅依靠“稅種設置”、“稅率調整”、“費改稅”之類的措施來解決,而是要在真正實行納稅人對政府財政活動的直接監督等方面進行實質性革新。
    李煒光認為,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出現治亂交替,陷入歷史的“黃宗羲定律”中,就是因為無限政府和沒有剎車裝置的財稅制度所致。自秦統一九州之後,中國就一直處於強大的皇權統治之下。而皇權專制的必然結果,就是無限政府的形成,當然政府所擁有的徵稅權也是“無限”的,於是,賦稅、徭役徵發便越徵越多,越徵越重,就像一輛因失控而狂奔不止的馬車,不到造成嚴重破壞的程度和受到外力的強力制止停不下來。賦稅,便成為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引發周期性社會動蕩的根本因素。
    哈耶克説過:“在稅收這個領域,政府政策的專斷趨勢比其他領域更為凸顯。問題出在制度和體制上,我們卻沒有進行過認真的反思和實質性改革。”李煒光提醒説,我們應正確理解“政治改革”,它不是威權體制框架內狹隘的“機構改革”,它的核心,應是在中國構建民主與法制的政治制度,從法律角度厘定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必須相信,如果一個國家找不到一種有效和持久的擺脫極權主義的制度安排,是無法跳出“治亂”怪圈的,而這種制度安排就是政府的規模、職能和權力以及財稅的制度與政策受到法律的限制和人民的監督,人民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設計師不讀書》 2010-11-09
第二屆三湘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 2010-11-03
第十一屆深圳讀書月舉辦403項活動 2010-11-01
2010首都大學生讀書節隆重開幕 2010-10-22
“尚讀”北京青年讀書沙龍正式啟動 2010-10-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