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南懷瑾”為旗號,《聽南懷瑾講 》的圖書充斥市場,已成各大圖書賣場一景。9月8日上午,由《財經》雜誌與博源基金會主辦的“從假冒南懷瑾先生之名的各種偽書氾濫看中國文化市場”座談會舉行,南懷瑾委託律師提起訴訟“偽書”,以法律為自己維權。
每月三四本涉嫌侵權書出爐
南懷瑾的代理人、北京洪范廣住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涌説,這兩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多種圖書,如《聽南懷瑾講禪》、《聽南懷瑾講〈莊子〉》、《聽南懷瑾講〈孟子〉》等,均未得到南懷瑾先生的授權。
徐涌&&,南懷瑾數年前從香港遷居蘇州,經常在新成立的太湖大學堂講學。此前,經常有一些學生和朋友打來電話,問他市面上的一些書是否為他的新作。起初,南懷瑾不以為意。後來,有學生收集了二十多種這類圖書拿給他看。南懷瑾發現,大部分圖書的內容粗製濫造,一些圖書用了它的名義,而內容卻與他毫無關係,有的書除了書名中有“南懷瑾”,內容中沒有一處提到他。有的書中多次出現“南懷瑾説”,“南懷瑾認為”,而這些內容都是作者自己炮製的。
另有一些圖書,未經授權在封面上使用了南懷瑾的照片。最終,南懷瑾委託律師,專門處理這些欺騙、誤導讀者的行為,記者看到,部分涉嫌侵權圖書為民營公司策劃,與出版社聯合出版。數個品種的圖書均有加印。
肖像權訴訟調解無效
徐涌稱,去年8月5日,自己啟動了第一輪肖像權侵權的訴訟,向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寄送了起訴新華出版社的材料,請求立即停止侵權原告肖像權行為,在《中國新聞出版報》上刊登致歉聲明,向原告賠禮道歉,賠償因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十萬元。而後北京高院研究決定將南懷瑾在朝陽區法院起訴的兩個案件併入石景山法院進行立案前調解。
2009年12月25日,徐涌與新華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進行調解。然而,三家出版社不願登報致歉,並只同意共計賠付5萬元(而非原告提出的三家共同賠償10萬到15萬元),因而調解未果。法院提議由三家出版社的領導及法院工作人員去江蘇省太湖大學堂直接與南懷瑾面談,南懷瑾回應由於三家出版社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誠意因此不予會見,並請求正式立案。
今年5月6日,徐涌將有南先生簽字的打印材料發傳真至石景山法院,該材料載明南懷瑾不再要求出版社登報公開致歉,但要求出版社出具書面致歉信(加蓋公章)經法院備案轉達,其餘則依照原起訴書要求。新華出版社及一涉案出版社&&,一直在積極與對方溝通,也願意就賠償、道歉等問題達成和解。“但是,去年年底談過以後,對方就沒有和我們再&&。”
姓名權名譽權訴訟已啟動
徐涌還&&,第二輪關於姓名權、名譽權案件的起訴材料已於今年5月下旬向法院遞交。此次涉及東城區、西城區和朝陽區法院。其中朝陽區法院拒收起訴材料,理由是姓名權和名譽權訴訟案件不可以放在一起起訴。而東城區法院接受的起訴材料是:訴長江文藝出版社和噹噹網,圖書名稱為《左手南懷瑾,右手季羨林》;訴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和噹噹網,圖書名稱為《聽南懷瑾講〈論語〉全集》。西城區法院接受的材料是:訴中央編譯出版社兩個案件,圖書名稱分別為《聽南懷瑾講〈莊子〉》、《聽南懷瑾講禪》;訴新世界出版社,圖書名稱為《跟李叔同學修身養性,向南懷瑾學為人處世》;訴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兩個案件,圖書分別為《南懷瑾大師的解脫智慧》和《南懷瑾大師的人生智慧》。
記者隨後撥打了幾家出版社電話,工作人員&&對此不知情,並稱已經將此事告知出版社相關負責人。
■業內人士看法
此前曾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任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知識産權中心研究員的周林認為,南懷瑾先生維權的方式首先是向法院提起訴訟,其次是向總署掃黃打非辦公室舉報,請求總署進行查處。對於出版中的不當行為,應當予以引導。而一些假南懷瑾之名出書的作者中,可能有少數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自己的觀點,對此可以鼓勵他們創新,把自己的名字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