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圖書館80萬冊珍貴文獻面臨損毀
2010-09-07   作者:記者徐海瑞 馮平 曾莉 李華艷  來源:瀟湘晨報
 

    臨近中午,一抹淡雅的“太陽花”輕輕劃過,昏暗的辦公室內,隨之多了些鮮艷的色彩。
    “太陽花”交相爭艷,附着在章曼純的衣裙上,扮靚了這位年逾五十的女人。在湖南圖書館工作30多年,章曼純大多深居簡出,前10年修補古書,後20年則在古籍書庫內,整理古書。
    昨天,在歷史文獻部的辦公室,説起自己終日陪伴的近80萬冊古籍,章曼純面露無奈。“文獻保存條件太差,目前僅有5萬冊善本圖書具備恒溫恒濕等文物保存條件,其餘75萬冊文獻只能存放在普通書庫內,面臨蟲蛀、潮濕等威脅。”
    據湖南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劉微介紹,在這些文獻當中,10萬冊民國文獻因為紙張材質等原因,已經瀕於損毀。

    酸性偏高,當前技術手段無法保護

    在劉微看來,湖南圖書館館藏的10萬冊民國文獻是亟待修復的。
    “民國文獻的紙張比較特別,大部分都是機械紙,加上當時戰亂頻繁,紙張的原材料較差,還添加了化學試劑,導致紙張的酸性偏高,不利於保護。”據劉微介紹,目前,很多民國文獻紙張已經失去韌度,“用手一翻,甚至會像酥油餅一樣碎掉。”現有古籍保護技術,無法對此類紙張進行有效保護。
    “很多書再不採取措施,就會毀掉了。”章曼純無奈地説,由於湖南圖書館文獻保存條件有限,僅有5萬冊善本圖書具備恒溫恒濕等文物保存條件,其餘75萬冊文獻只能存放在普通書庫內,面臨蟲蛀、潮濕等損毀威脅。而這5萬冊善本圖書,其恒溫恒濕也是限時的,“每天只有七八個小時,如果全天運轉,每天約需500元,一年下來接近20萬”。

    擬加強古籍電子化、微縮化

    據統計,目前藏於省內各收藏單位的古籍約200萬冊,主要集中在湖南圖書館(68萬冊)、湖南師大圖書館(20萬冊)、省社科院圖書館(12萬冊),部分散佈於省博物館、省檔案館、湖南中醫大圖書館等地,且許多古籍堪稱國寶。
    在劉微和章曼純看來,加大對古籍保護的工作力度和經費投入是必要的。劉微説,就湖南圖書館而言,僅歷史文獻部就有9層書庫,每兩層書庫設一名專職管理員,“他們平時要負責為讀者提書、整理書庫內務,還要配合政府部門的一些重大社科項目,很多時候都忙不過來。”
    湖南圖書館副館長雷樹德接受記者採訪時&&,湖南將專門成立古籍保護中心,擬訂全省古籍保護工作總體計劃,增強修復力量,努力改善保管條件,並加強古籍的電子化、縮微化工作,加快蒐集社會上流散的古籍文獻。同時,重點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向全省推廣古籍修復技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讀書與懷人》 2010-08-23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價值投資者的必讀書 2010-08-13
深圳讀書月"全民閱讀網"上線 2010-08-11
第六屆江蘇讀書節在南京開幕 2010-07-20
深圳民間讀書會網羅愛書人參與 2010-07-20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左曉蕾:信貸此時放鬆調控將前功盡棄[思想頻道]謝和平:發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術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