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7-22 作者:宗巍 褚曉亮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一輛小小的低速電動汽車,近來成為眾多專家談論的對象,其中還不乏針鋒相對的觀點。有人説,這種純電動汽車更容易走入家庭;也有人説,鼓勵這種電動汽車會喪失跨越式發展契機。細細琢磨這些爭論會發現,其實它們並不矛盾,而爭論背後則是中國汽車人漸趨理性的心態。 眾所周知,發展什麼樣的新能源汽車,一直是中國汽車業內爭論的焦點話題,隨着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扶持純電動汽車的方向漸趨明朗,這一爭論開始向發展什麼樣的純電動汽車轉移。 在很多人看來,儘管傳統汽車遲遲追不上發達國家的腳步,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領域並不落後。如果能夠專注於此,必定能夠借助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一舉躋身世界汽車強國之列。因此,在當前我國政府選擇扶持純電動汽車的背景下,側重於高端電動汽車無疑是實現趕超的最好載體,因為這既展示高端技術,又代表産業形象。 然而,我們的市場卻不認可這種觀點。國家新能源補貼扶持政策已經&&近兩個月,但純電動汽車市場依舊冷冷清清。與城市內的高端電動汽車遲遲難以進入家庭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國一些城市郊區、鄉鎮以及農村,小型低速電動車非常受歡迎。 仔細分析雙方的爭論就會發現,其實雙方是基於對電動汽車不同階段做出的判斷,並沒有本質上的矛盾。因為市場需求是多層次的,高端有高端的市場,低端有低端的用戶,我們既要發展高端電動車,也要發展小型低速電動車。從近期來看,我們可以通過發展低端電動車打開市場,為高端電動汽車進入家庭打下基礎;從長遠來看,我們要通過發展高端電動汽車來提升我們的核心技術,使兩者相輔相成。 拋開技術問題,令人欣慰的是爭論背後折射出來的變化。與前幾年的狂熱不同,當前中國汽車人在對待新能源汽車這個新興事物時,不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端,開始轉向理性務實,開始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選擇切實可行的發展路線。對於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大國的中國來説,這種理性的心態尤為珍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