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上風電發展進入“加速期”
招標電價和風機可靠性成兩大關鍵
    2010-07-12    作者:記者 何欣榮 韓瑩/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34&機組已全部實現並網發電。

資料照片

    中國陸上風電的高速發展是近幾年新能源行業中令人矚目的現象,如今這一趨勢將延伸至海上。在日前召開的“2010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大會”上,與會人士認為,隨着今年5月國內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工作的啟動,中國的海上風電發展將進入“加速期”。

  沿海各省紛紛開展海上風電規劃

  海上風電受到關注並不令人意外。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在中國的漫長海岸線上,蘊藏着豐富的風能資源。二是因為海上風電佔地資源少,且靠近電力負荷中心,免去了長距離輸送的麻煩。對此,國家能源局在2010年能源工作總體要求和任務中明確指出:2010年,要繼續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特別是海上風電要開展起來。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也指出,雖然近幾年來中國陸上風電取得了長足發展,連續四年裝機容量以翻番的速度增長,但海上風電的開發才剛剛起步。他指出,去年中國的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6.3萬千瓦,而同期海上風電發展最快的英國實現新增裝機容量30.6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89.4萬千瓦。
  作為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34&機組日前已全部實現並網發電。東海大橋項目的順利進展也激發了其他省市區的動力。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王民浩在論壇上&&,目前已有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和福建等多個省市區提出了各自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根據這些規劃,王民浩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增長至3000萬千瓦。

  特許權招標工作啟動各方關注中標電價

  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海上風電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超出常規能源平均上網電價的部分,由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進行補貼。目前,我國陸上四類資源區的風電標杆上網電價分別為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海上風電由於安裝成本高和開發難度大,其上網電價水平應該會更高一些。
  “在補貼資金有限的條件下,需要通過競爭機制,來促進海上風電的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説。就在上個月,國家能源局啟動了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工作。據了解,目前已經基本確定要在江蘇沿海選擇兩個近海風電項目和兩個灘塗風電項目,其中近海風電單個項目規模擬定30萬千瓦,灘塗風電擬定20萬千瓦,能源局準備將這100萬千瓦的四個項目同時對外招標。
  根據安排,今年9月上述四個項目將舉行投標。到底什麼樣的電價能中標,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畢竟,這直接關係到投資方的利益,也關係到短期內海上風電能不能大規模推廣。目前,一個可參考的數據是東海大橋項目的上網電價,約為0.98元/千瓦時,較陸上風電高出近一倍。
  不過,業界人士指出,東海大橋作為國內首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又要趕在世博會時提供清潔能源,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其上網電價水平並不能成為今後海上風電的標準。實際上,有敦煌光伏項目招標時企業低價競標的案例在前,部分人士預計最後的中標電價會低於0.98元/千瓦時這個水平。

  風機廠商躍躍欲試大功率、高可靠性成主攻方向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海上風電的發展,需要有可靠的風電機組支持。其成本的降低,也有賴於風電機組的國産化水平以及技術創新。“目前,除了軸承、變頻器等少數零部件外,中國的風電機組已基本實現本土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海上風電的發展,”王民浩説。
  “海上風電代表了風電技術的最高水平,其特點一是要大功率,二是要高可靠。因為海上風電機組一旦出故障,維修成本會非常高,”國內最大風機製造商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今年年初,由華銳風電負責建設的“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正式獲得國家能源局授牌。“目前,華銳風電提供的3MW風機已在東海大橋項目上成功運轉,而今年四季度我們將推出第一批5MW風機,”陶剛説。
  其他風機廠商當然也不甘落後,上海電氣風電設備公司董事長祁新平&&,公司自主研製的3.6MW風機今年6月宣布下線。與此同時,公司還在江蘇東&建設海上風電設備製造基地,預計8月竣工,年內投産。“上海電氣的第一台5MW風機將於2011年下線,公司的目的是將風電設備打造為繼火電設備之後的又一個百億産業,”祁新平説。
  對於國家主流風機廠商對海上風電的熱捧,施鵬飛在肯定之餘也&&了謹慎,“目前有能力發展海上風電的國家並不多,國外曾出現過嚴重的事故,如變電站被燒壞且一修就是半年、幾十台風機全部拉回到陸上修理等。”
  業內人士指出,發展海上風電是一個“欲速則不達”的過程。“歐洲第一台5MW風機,2004年就在陸上試運行,2006年裝到海上,2008年才正式投入運營,前後歷經五年,”施鵬飛説,中國的海上風電肯定是要發展的,前景也是不錯的,但短期內大家期望值不要太高,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

    世行報告:中國海上風電面臨五大挑戰

    隨着中國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工作的啟動,業界認為2010年將成為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元年。世界銀行6月間專門出版報告,認為中國政府計劃在資源豐富且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區擴大陸上風電規模,在東部沿海開展潮間帶風電項目試點,並啟動中深海域的風電場開發,其戰略是切實可行的。

    歐洲海上風電一枝獨秀:份額最大 技術領先

    從上世紀90年代末,丹麥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風電場以來,世界海上風電的發展一直踟躕不前,主要原因是技術複雜,安裝運行成本高,不為開發商所看好。但歐美在海上風電技術研發方面的工作卻沒有停滯,一個個技術難關不斷被攻克。
 

  相關稿件
吉林着力發展風電等四大新能源産業 2010-04-29
綠色“都市風”電動車上市 2010-04-20
內蒙古風電遭遇“車多路少”尷尬 2010-01-25
風電幼苗還需要更多的呵護 2010-01-25
我國風電産業“過剩”屬瓶頸性過剩 20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