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政後,房地産業“向下”的不只是房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現象是向下游産業鏈的擴展與延伸,這兩種“向下”,代表的不只是房地産業的一種意識、姿態和行動,更是該産業走向健康發展、産業升級的進步之道。 在近日召開的“博鰲 21世紀房地産論壇”第10屆年會上,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會長聶梅生&&,在房地産業建立綠色系統的前提是實現住宅産業化。而在主題為“全産業鏈整合-中國房地産産業化路徑”的分論壇上,聖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郭輝&&,中國住宅産業化儘管提了十幾年了,但是到了今天,真正落實到實處的比例還是不高。
眾多下游廠商逆流而上
“目前住宅産業化的脈絡和網絡未形成,如果有企業家將來能成功開拓出建築業的集團採購商業模式,那麼一定比馬雲還厲害,而且企業一定可以上市。”聶梅生&&,在房地産業建立綠色系統的前提是實現住宅産業化。房地産在産業鏈中是最大的買家,並不是説自己生産的産品完全是賣房屋,必須要購買很多的材料,上下游都要帶動,上游可以帶動原材料和綠色材料,也可以使下游的消費品變成低質和廉價,也可以帶動下游的消費,應將房地産的轉型從國家層面抓起來,因為房地産業每年購買的數量加起來是7萬億元到8萬億元。
新政後,房地産業“向下”的不只是房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現象是向下游産業鏈的擴展與延伸,這兩種“向下”,代表的不只是房地産業的一種意識、姿態和行動,更是該産業走向健康發展、産業升級的進步之道。據了解,令業界更為驚訝的是眾多下游廠商沒有被動的等待,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逆流而上。“地板是一個低關注度的行業,但作為房地産的下游供應商,受益於近十年房地産業的蓬勃發展,得到社會、地産行業和資本的高度青睞和關注。在這其中,我們更看好的是未來大勢不可違的住宅産業化趨勢。聖象的逆流領航的目標是早布局,早受益。”當記者採訪聖象集團副總裁郭輝時,他&&聖象作為木地板業的領軍品牌,早在幾年前就意識到了“
精裝”和住宅産業化將成為地産業
發展的核心關鍵詞。在聖象內部,關於啟動産業鏈構建,服務上游地産開發商的工作早已達成共識,並已“上升”為企業重要的品牌戰略,2008年金融危機,聖象逆市啟動國際化戰略和全球一體化産業鏈布局。聖象的工程部不僅擁有專業的高級管理團隊,而且唯一擁有國家認證標準的安裝隊伍。獨立而規模龐大的專業安裝隊伍,可以隨時前往全國任何樓盤展開安裝工作,同時負責多個項目的運營;聖象提出的“綠色産業鏈”概念也得到了諸多地産開發商的認同,因為地産正在向綠色的方向行進,因此開發商自然希望下游供應商也能提供配套服務,否則就不能稱為“全産業鏈”。
全産業鏈整合是房地産必經之路
“住宅産業化這樣一個説法,提了十幾年了,但是到了今天,真正落實到實處的比例還是不高,到今天為止,我們大部分交付的還是以毛坯房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如何進行這種産業鏈的整合,如何推進産業化住宅的進程,這是擺在每個和房地産配套有關企業面前所共同面對的問題。”郭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隨着各方面更加的成熟,健康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地産行業的主線,地産行業消耗的資源比較大,是否可以可持續發展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其中包括了産品,包括了資源利用,因此隨着行業的發展,細分越來越大,而且品牌企業的集中度不斷的集中,這幾年資本市場不斷地對企業很期待和關注。 據郭輝介紹,地板是整個家庭裝修過程當中,建築材料當中需求量非常大的部分,近年來,地板行業在中國得到了快速提升,在這種發展過程當中,發展不平衡。因為地板行業是低關注度行業,只有裝修的時候,人們才會關注它,行業的規模也不是很大,年銷售額在600億元左右,銷售面積不到4億平方米,目前有4000至5000家企業,産業不大,因此需要整合。儘管這幾年中國住宅精裝修比例不斷提高,但總的比例不會超過20%,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大中型城市,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的發展緩慢。郭輝&&,隨着國家産業政策的鼓勵,會加速地産精裝修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對低碳和綠色更加的關注,成為房地産發展新的要求,所以這些都會推動中國住宅精裝修比例步伐。
開發商期待國家政策補貼
隨着低碳風起,住宅産業化終於引起廣泛關注。它被看做是建築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實現生産過程中的低碳。6月28日,北京市&&《關於産業化住宅項目實施面積獎勵等優惠措施的暫行辦法》,將對産業化住宅獎勵3%的建築面積,並於今年建設50萬平方米的産業化住宅。這被看做是住宅産業化迎來的一
次
機遇。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正在積極尋求與政府合作的機會,同時將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工業化裝配式住宅100萬平方米,其中北京將完成18萬平方米,佔全集團的近1/5。“住宅産業化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到位,也要考慮成本因素。”建築研究中心的工程師賀磊&&,目前萬科在各地的住宅産業化項目預製率都是不同的,有的高些,有的低些。 郭輝認為,目前中國的房地産業還處於勞動密集型産業階段,短短幾年之內中國要實現住宅産業化,可以説難度很大。“如果要推進住宅産業化,需要政府給予試點企業一些稅收上的優惠,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與新材料。”郭輝&&,對於開發商而言,由於現階段綠色建築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成本相對較高,利潤空間有限,加之房價處於高位,市場認知度低,開發商積極性並不高。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總體上供不應求的矛盾仍然突出的情況下,賣方市場格局主導下的大部分房地産開發商更多關注短期收益,對提升住宅品質的認識不夠,推行綠色建築的動力嚴重不足。建議針對開發商制定節能政策,包括限制性政策和激勵性政策。限制性政策主要是節能法規以及與節能相關的各項設計標準。通過法律手段來明確開發商在建築節能方面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將隱性的節能空間激發成顯性的市場,進而通過市場手段促使建築能源的合理使用。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看,全國的房地産企業數量達到了5萬多個,但是真正有競爭實力的企業卻非常少。要使住宅産業化持續發展,就必須對房地産企業進行重組和合併,打造一部分“航空母艦”,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作為10年前中國住宅産業化的發起人之一,聶梅生指出,房地産開發能不能夠成功,能不能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實際上就是一個價值規律的問題:做出來的房子要節能、節水,只有性價比最好的房子才賣得出去,任何一個時候都不能違反價值規律。聶梅生&&,當前産業化的重點不應該放在標準化、模數化上,而應該着眼於綠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