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7-06 作者:羅清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過去的十年,日益豐富的消費電子産品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站在2010年這個節點眺望下一個十年,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新産業將成為新的産業引擎,驅動社會進入一個更加智能、全面互聯的新時代,與此同時,對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安全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從全球電子業發展軌跡看,消費電子産業每隔十年就會發生一次重大的變革,並催生新市場、新業務模式、新産業規律。在過去的十年,全球消費電子産品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極大地提升了社會效率。而接下來的十年將是更為巨變的時代,全球電子巨頭已經開始向以物聯網、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産業發起了衝鋒。 在以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互聯網主要圍繞計算機這一塊屏幕展開,而目前正在向手機、電視這兩塊屏拓展,今後互聯網將快速突破這三塊屏的限制,迎來一個N屏上網時代,電子書、掌上電腦、游戲機、車載設備等電子設備都將加入到互相對話中來,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將成為現實,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設備中“無縫”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在電子設備泛網絡化的過程中,硬體産品對更高性能的處理芯片、更便捷的操作系統和更領先的顯示技術將産生巨大需求,如不出意外的話,IT領域的巨頭們將繼續主導這一變革,硬體設備製造商的處境將更為尷尬。 如果説互聯網的載體還僅局限於電子設備的話,那麼物聯網就將其它非電子設備也納入到了網絡對話中,物聯網也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後,世界信息産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通過把感應器嵌入到電網、鐵路等各種物體中,再通過互聯網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直接對話,以這種更“智慧”的方式來解決諸如節約能源、調節交通等社會性問題。 物聯網是等待全球電子企業開掘的下一個“金礦”,但單純的軟體或硬體公司都對此無能為力,只有那些率先轉型為集成方案供應商的企業才可能成為産業的主導力量。 當所有的電子設備與非電子設備都上網之後,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分析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這時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由此而生——雲計算。一般理解雲計算是IT基礎設施資源的租售方式,其實今後雲計算將遍佈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凡是存在大量數據的地方都需要“雲”的支持。比如,今後我們要看的電影、收聽的歌曲都從“雲”上下載,而銀行、電信等行業的大量數據需要“雲”來處理,這意味着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使用方便,費用低廉。毫無疑問,擁有數據運營平台的企業將會逐漸轉型為第三方服務提供商。 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趨勢的推動下,消費電子業之間的跨界融合也由理念走向現實,電子製造業、信息服務業、數字內容産業乃至與信息相關的其它産業將進行高度整合。這不僅拓寬了原先的産業創新邊界,而且也在不斷孕育出新的産業,比如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等。 這樣的産業發展態勢,必然要求企業打破原先的産業圍城,以更加開放、平等、全球化協作的態度來進行産業創新,着手構建全産業鏈的系統競爭力。 全球兩大消費電子展之一的SINOCES今年提出的“跨界融合與産業創新”主題,既揭示了當前消費電子産業的最新趨勢,也指明了未來消費電子産業的根本趨向和發展模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