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6-18 作者:記者 白田田 王濤/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輪“最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已有兩個月,佔據“地利”的旅游地産能否逆市迎來“天時”?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全國70個大中城市5月份的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4%,漲幅有所回落。其中海南海口和三亞兩城市的房價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但漲幅仍位居前兩位,分別高達52.8%和50.8%。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南的房價之所以依然能夠保持高增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海南的房地産是旅游資源型地産,購買客群實力雄厚,受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市場普遍認為,房産新政主要針對的是住宅市場,這會導致資本向旅游地産、商業地産和工業地産等領域流動,而這將有利於旅游地産的發展。 海南無疑是中國旅游地産市場最為鮮活的樣本。自今年年初“海南國際旅游島”獲批之後,海南房地産市場沾着“旅游”的光一路狂飆,在海南擁有一套海景房成為很多成功人士彰顯身份和財富的標誌。 據了解,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戰略的刺激下,三亞全速發展旅游度假地産,其投資佔據了三亞市GDP的5%。三亞市的旅游地産購買對象主要來自島外,這一群體佔到了三亞市總體樓盤客戶的90%以上,並且大多為二次甚至多次置業者。 三亞某旅游地産公司北京營銷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們在三亞的産權式酒店項目最近一個月的成交量相比新政前變化並不大,持觀望態度的購房者也沒有明顯增加,因為“畢竟是旅游地産”。 威海銀灘某旅游地産項目在北京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5月份以來房價不僅沒有下跌還上漲了不少,成交量也挺高。 有市場人士指出,旅游地産是一種集投資和消費為一體的房産形式,對於愛好地産投資的中小投資者來説,把閒置的資金投入旅游地産將成為新潮流,而經濟的持續增長也為旅游地産的成熟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對於開發商而言,旅游地産同樣成為政策打壓下的一個“突破口”。國家目前打壓的是房地産市場價格的過快上漲,但對於旅游産業而言,則需要大力“振興”。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旅游逐漸成為很多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地産隨之成為房地産商投資開發的熱點。 以海南省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到5月,海南房地産開發企業完成投資167.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5.4%,其中住宅投資150.00億元,同比增長94.4%,漲幅為全國之首。 不過,旅游地産的“繁榮景象”也並不能一概而論。一家知名房地産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旅游地産具體要看什麼項目,只要與住宅有關的都受到了影響,比如郊區的別墅、高端住宅等項目,而配套建設的五星級酒店等商業地産受到的影響較小,但是如果住宅銷量情況不好,配套的商業地産還是會受到波及。 “旅游地産並不是簡單地打上‘旅游’的標籤,真正的旅游地産要依靠自然環境和文化底蘊。”上海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陸騎麟説。 旅游地産的這種特殊性也為其發展帶來了不同於普通住宅市場的問題。近日,就有媒體報道海南最優質的海灘資源被開發成旅游房地産,公共海域的“私屬化”現象非常普遍,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規劃控制面積也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擴大了將近5倍,人們擔心度假區的土地會再次成為開發商競相瓜分的蛋糕。 此外,和商業地産一樣,旅游地産對房地産商的開發能力和經營能力要求更高。有專家指出,一些項目忽視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造成“白天看風景,晚上無處去”,有些開發商只重視售前宣傳,忽視售後服務,致使房屋及設備設施質量下降,房産貶值,項目普遍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産品投資回報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