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能效新政重創庫存寡頭
    2010-06-01    作者:羅清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儘管進入了銷售旺季,但隨着新能效標準的實施以及歐元的相對貶值,空調業正面臨着巨大的運營風險,傳統空調庫存寡頭恐將遭受重創。筆者認為,要擺脫産業形勢變動帶來的運營風險,就必須按照市場和消費需求組織生産和運營,實現消費需求指導下的精準生産,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整個産業的運營風險,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從目前來看,空調行業的發展面臨着三大結構性挑戰:一是新能效標準已正式實施,而行業卻依然保有巨量庫存;二是樓市低迷影響空調市場成交量;三是歐元快速貶值,出口壓力急劇增大。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新能效標準已經實施,但目前國內空調行業庫存保有量依然在900萬台以上,這無疑為空調行業的健康發展背上了沉重“包袱”。
  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空調企業一直奉行“淡季生産産品,旺季銷售庫存”的發展邏輯,因此每年都會出現巨量的行業庫存。這就導致近年來我國空調行業一直是高風險運營,伴隨着市場規模的擴大,整個行業的風險系數也在一路走高。而在新能效標準實施背景下,巨量的庫存“包袱”已積重難返,嚴重阻礙着空調企業的健康發展:傳統庫存寡頭忙於處理庫存産品,市場與成本的雙重壓力使它們難以走出固有發展模式,只能停留在賣庫存階段,難以實現市場與企業的互聯對接。
  從某種程度上説,新能效標準的&&反映了國家有意通過行政手段推動空調業轉變發展模式,使庫存産品今後陷入“無市”境地,從而推動空調企業從市場需求出發,加快國內空調産業技術進步與結構調整的步伐。
  在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背景下,空調增量的關鍵支撐點——房地産市場面臨着巨大的調整壓力。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家相繼&&了“國十條”等樓市調控政策,樓市成交量出現大幅波動,這成為空調行業發展的一個巨大變量因素。雖然目前的樓市調控政策對今年空調的旺季銷售很難産生直接影響,但該政策的後延效應目前尚難預測,可以肯定的是,樓市持續低迷必將對國內空調市場銷售産生重大衝擊,這是空調企業開拓內需市場時面臨的又一挑戰。
  對空調行業而言,銅、鋁等原材料佔據了相當的成本空間,而匯率則是影響這些原材料價格的“基礎原材料”。目前人民幣面臨着巨大的升值壓力,而歐洲債務危機已使人民幣對歐元累計升值14.5%,這為國內空調産品的出口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導致銅、鋁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相對異動,多數空調企業原有的巨量庫存面臨着相當的成本壓力。
  從市場規律來看,企業的經營是受市場需求指導的,而一旦形成巨量庫存,就脫離了需求目標而被庫存挾持,空調業原有的賣庫存模式顯然是風險很高的。新能效標準的實施、樓市調控政策的不斷深化以及歐元的相對貶值加劇了空調業的運營風險。在這一過程中,傳統庫存寡頭的模式劣勢將無限放大,其巨量庫存或將重創這些企業。
  在當前形勢下,市場的不確定性強烈要求空調企業通過模式創新提升流動性,從而更快速地滿足市場需求。海爾率先在行業內實施了商業模式變革,提出了“零庫存下即需即供”的商業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通過準確地掌握市場需求的變動,企業實現了按照市場訂單組織生産,從而實現“真單直髮”,徹底走出了以往先生産庫存再組織銷售的落後模式。
  事實上,要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不僅需要企業能夠準確感知消費需求並及時根據消費需求來組織生産,還需要具備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目前海爾空調在全球建立了8大技術研發中心,來自中、日、韓等國的技術研發專家以消費者需求為研發導向,確立了“生産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研發宗旨,每年都對高效節能技術進行技術儲備,並在全球與多家著名500強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與消費者需求的準確結合鞏固了海爾在業內的領先地位,也提升了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只有緊盯市場需求的企業才能具備穩定的市場運營能力。海爾空調通過收集、整合、挖掘用戶的準確需求,激活了研發、採購、製造、流通等各個産業環節,建立了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柔性組織結構。在這一模式下,原先單向的供應鏈模式轉變為雙向的供需鏈模式,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運營模式發生結構性變化,而海爾創新變革的經驗和路徑也將啟蒙其他空調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
  相關稿件
空調能效新標准將從6月1日起實施 2010-03-04
“中國空調能效標誌第一案”被法院受理 2009-09-02
空調能效補貼實施一週:高能效份額增15% 2009-06-08
定頻空調能效標準升級在即 2008-06-23
王若虹:我國空調能效標識門檻將再次提高 200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