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業“賣庫存”模式已過時
    2010-05-04    作者:羅清啟    來源:經濟參考報
    空調新能效標準實施在即,而市場卻呈現出兩種迥異的現象:絕大部分企業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價格戰,以低價衝擊旺季市場;海爾等少數企業卻不斷創新産品和服務,以高品質産品和更嚴格的服務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這兩種不同的現象實質上反映了兩種不同的企業運營模式,而能夠快速洞察並滿足消費需求的企業將領跑2010冷凍年。
  我國空調業是從短缺時代發展起來的,短缺時代的思路是工廠思路,企業先製造出産品,然後等着消費者來買,一旦産品供過於求並形成大量庫存,這一模式的風險就充分暴露出來:一方面,國際貨幣價格處於持續變動之中,空調原材料價格極不穩定,如果在原材料價格高位時生産産品,一旦價格下降企業就面臨着巨大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受天氣、出口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巨量的庫存將使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最後不得不低價甩賣。
  事實上,今年空調業的價格戰就是由這種落後的産業模式造成的,絕大部分空調企業依然處在“有工廠,無公司”的經營思維中,用短缺時代的思維做過剩時代的事情,其結果必然出現巨量庫存,當消費者需求變化或縮小時,就不得不降價拋售。這一模式不但攪亂了企業的正常運營,而且還影響到了消費者對空調的使用效果,進而影響到整個空調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市場規律來看,企業的經營是受市場需求引導的,一旦形成巨量庫存,就會脫離目標而被庫存挾持,這相當於把市場決定權交給了未知的環境。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市場形勢的不確定性強烈要求空調企業通過模式創新提升流動性,從而更快捷地滿足市場需求。在這一形勢下,海爾率先在行業內實施了變革,全面轉型為“零庫存下即需即供”的商業模式,通過準確掌握市場需求的變動,按照市場訂單組織生産,從而實現真單直髮,徹底顛覆了行業“賣庫存”的落後模式。
  價格戰的爆發説明空調行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此前是空調行業是規模控制格局,“以大驅小”,即規模大、成本低的企業更具有優勢,規模小、成本高的企業被淘汰出局;而現在是市場反應速度控制格局,“以快驅慢”,即市場反應快的企業驅逐市場反應慢的企業,現在市場已經進入以速度快慢論輸贏的時代,對企業考驗的不是原來的成本控制力,而是需求控制力。
  經濟形勢的變動不僅要求企業更多地關注消費需求,更要求企業由單純的出售産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型。現在的消費需求已不僅僅滿足於空調産品本身,以空調産品為基本載體的設計、家裝、服務等都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海爾空調通過與裝修公司實施戰略合作、構建e網到家平台等舉措,為消費者打造了集裝飾、家電於一體的整套服務方案,成為業內首家實現由“賣産品”向“賣整體解決方案”轉型的企業。
  從“賣産品”到“賣服務”,最核心的工作是要與消費者零距離,快速、準確、實時地收集消費者需求。在空調企業中,海爾有兩個優勢是其他企業無法相比的:一是覆蓋全球的營銷服務網絡,這是海爾系統地收集消費者需求的觸點,二是擁有全國絕大部分用戶資源。海爾空調通過這些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的分析,可以快速預測出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可以提前幾個月預測到消費需求,從而實現消費者需求與企業提供服務的完全同步,所以海爾在全國空調企業中率先研發出了無氟變頻空調、物聯網空調等新産品,並淘汰了含氟空調。
  今後消費者的需求將越來越個性化、即時化,這要求空調企業應該建立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柔性組織結構,能夠實時捕捉消費者需求,實現“即需即供”,由原先單向的供應鏈模式轉變為雙向的供需鏈模式,在實現消費者價值最大化的同時提升企業競爭力。因此,如何通過企業自身組織結構以及商業模式的變革,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的變化,是當前空調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相關稿件
2010冷年開盤 空調業的安全島在何方? 2009-08-26
空調業15年群體主導行業升級 2009-08-26
空調業履行社會責任要有明晰戰略 2009-07-22
業內人士&&:我國空調業變頻大戰愈演愈烈 2008-10-23
空調業改寫售後服務標準 200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