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政策促家電産業結構升級
    2010-03-30    作者:趙美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國家先後&&了家電下鄉、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和以舊換新等政策,刺激家電産品的內需市場。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家電産業不但實現了效益的平穩增長,而且還進行着産業結構的深度調整,為今後提升全球綜合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進軍關鍵部品“補齊”産業鏈

  彩電業是國家擴內需政策中的最大受益行業,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我國平板顯示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而顯示屏成本佔到了平板電視整機成本的80%以上,我國彩電企業面臨淪為外資企業關鍵部件分銷商的危險。
  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了《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加快了企業向核心技術、關鍵部品領域戰略延伸的步伐,液晶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以及液晶模組與彩電整機一體化等産業鏈配套項目陸續投資並開工建設。
  事實上,中國彩電業在平板時代要具備國際競爭力,就必須突破當前“缺芯少屏”的困境,構建覆蓋材料、器件、設備完善的産業鏈,實現産業配套設施、上下游材料的本土化,從而形成可持續的産業發展平台。國家&&的一系列擴內需政策正成為我國彩電業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動力。

  家電産業集體“低碳化”

  低碳、環保已經成為全球家電業的總趨勢,而擴內需政策也為中國家電業實現這一戰略轉型提供了契機。
  據了解,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擴內需政策都將高能耗産品排除在補貼範圍之外。家電下鄉政策為産品設定了能效門檻,高能耗産品無法進入下鄉之列,如參與家電下鄉的冰箱、彩電等産品要比同類産品節電20%以上;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則規定只對高能效空調産品給予直接貼補;家電以舊換新則是用低碳環保産品替代舊的高能耗産品。
  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使低碳環保已成為我國家電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據業內人士透露,從2010年開始,電風扇、電飯鍋、平板電視、計算機、微波爐等都已實施或即將實施能效標識制度。今年6月1日起,新的空調能效標准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此外,在綠色産業鏈構建上,以“以舊換新”政策為契機、以家電拆解産業為核心的家電回收體系正日趨完善。

  零供關係由“博弈”走向“共贏”

  國家推出系列擴內需政策使中國家電企業的市場重心由國外轉向國內,製造企業也由依賴出口轉向盯住內需市場。為了應對這一市場變化,製造商與零售商積極開展更緊密的協作,深耕國內市場。
  對家電企業來講,擴大內需最關鍵的是要掌握消費者的需求,這就需要連鎖渠道準確地預測需求,製造商根據準確的需求組織生産製造,從而推動産業由“推力導向”的供應鏈轉變為“推力導向”和“需求拉力”集成的供需鏈。在這一模式下,消費者是整個産業活動的起點,製造商根據零售渠道反饋的消費需求準確製造産品。
  2009年,中國最大的家電製造商海爾和最大的連鎖渠道商國美開始推行“即需即供”的合作模式,雙方打破了傳統由生産到銷售的經營模式,根據終端真需求來預測準確訂單,實現“零庫存”管理。
  業內專家&&,擴內需政策推動着零售商與製造商更好地洞察消費需求,共建高效的供需鏈,改變了過去零供博弈的狀態,正在走上和諧共贏的健康發展之路。

  相關稿件
徐東生:家電産業向中西部擴展趨勢增強 2008-11-05
合肥:家博會敲定44.36億元家電産業投資 2008-11-04
白色家電産業鏈更趨完善 2008-01-03
合肥重塑家電産業輝煌 2007-09-07
第一個國際性家電産業博覽會將在合肥舉辦 200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