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香港《大公報》17日刊出署名文章《美房價狂跌有啟示》。文章説,與中國節節攀升的房價正好相反,美國底特律的房價伴隨着經濟危機開始“跳水式”驟降。隨着次貸危機爆發,美國房地産泡沫開始破滅。反觀中國房地産市場“十年繁榮”,不管房産支柱地位,還是市場“熱性循環”,與彼岸情形是不是有諸多相似之處? 與中國節節攀升的房價正好相反,美國底特律的房價伴隨着經濟危機開始了“跳水式”的驟降。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日報道,日前該市一座別墅的掛牌價竟然標為10美元,低得可憐。 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去年2月份就公布了住房市場救助計劃,然而根據穆迪經濟學家網的最新觀察,該計劃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美國房地産市場仍然止不住下行的腳步。如此情形,用中國的話説,一句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叫“積重難返”。 10年前,美國網絡經濟泡沫破滅後,房地産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導致了美國房價的持續猛漲,不斷積累起大量的泡沫。隨着次貸危機的爆發,美國的房地産泡沫伴隨着眼淚開始破滅。現在的情況是,泡沫破了,眼淚卻仍未流完。 包括“住房市場救助計劃”在內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收效甚微”,原因是積重難返——出手晚了。據説,“金融大鱷”索羅斯、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都曾發出過嚴厲的警告:過於“繁榮”的房地産市場、巨大的樓市泡沫潛藏着嚴重的危機隱患。遺憾的是,這些警告沒有引起美國當局的重視,乃有今天的崩盤之災。 反觀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十年繁榮”,不管房地産業的支柱地位,還是足夠的政策支持與呵護以及“房地産救中國”的喧鬧,還有市場上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的“熱性循環”,與彼岸的情形是不是有諸多相似之處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