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音太多,誰解買房者困惑
    2010-03-19    作者:粼粼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我買房我做主,這是最起碼的個人財産和財富積累方式。剛剛閉幕的兩會特別關注高房價問題,而會議剛一閉幕跟着來的消息更加撲朔迷離,為居住而購房者因此無比困惑。房價是不是能盡快下降,購房者已不存奢望,但是,五花八門的聲音讓購房者更加難以定奪。
  兩會上有代表、委員説房價上漲過快要降下來,有人還在會上動員代表、委員趕緊買房,還有根有據地説房價還要上漲。來自廣東的一位人大代表給人們支一奇招:嫌大城市房價貴,回家去買房!此語一出即引來爭議,這位代表言論針對性很明顯,當然是指那些“蝸居”在大城市的外地人。後來看完新聞再看言者身份,原來他是一個建築商。也難怪如今的人都是在哪座山唱哪支歌,絕不會站錯立場的。
  很多購房者聽説有人在兩會上建議實行二次房改,樂者有之,不悅者也有之,爭議之聲不絕於耳。不好説這些都是“雜音”,但是混在一起聽,就讓欲購房者犯迷糊了。話説去年,名副其實的專家們因為房價問題互相之間就曾經打過嘴仗,北京社會科學院説當年因保障性住房大量上市房價要降;可是中國社科院的報告説,房地産業沒有泡沫,價格難降。一年下來,顯然降價沒看見,北京五環以外的二手房都漲到每平方米兩萬元以上了。
  回頭再看今年,房價問題從兩會前吵到兩會後。會剛結束,房地産就給人們來了一個特大驚嘆,央企在北京拿地,一天之內誕生了三個“地王”!更麻煩的是,社科院專家在兩會期間沒有預測房價,但是也透露一個信息,説是正要組織專家奔赴全國各地調查房地産業的實際情況。
  消息出來,更讓人摸不到頭腦,原來全國人民都在説房地産,決策層也在説房地産,可房地産實際情況卻讓人霧裏看花,誰也説不清楚。難怪雜音多,原來到底全國房地産業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還誰都沒弄清楚呢。也難怪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了。
  要知道房地産是人們投入情感最多的産業,在中國還有哪個産業像房地産這樣被每個家庭、每家媒體、各路專家津津樂道?這也就是在中國。有來自美國的報道説,儘管房地産引爆了美國的金融危機,但是也沒有人都説房地産業咋樣咋樣的。
  居者有其屋,這肯定不是買房者所能左右的事情;進城工作買套房子天經地義,只要通過誠實勞動,節儉積蓄,在哪購房當無需指點。這是人們最基本的居住權益。
  既然房地産業關係重大,是不是有關部門還是早點把如今有多少房子,多少人口要住房子,今天、明天和後天還需要多少房子弄個明白再議政策,否則會給人留下政策總是隔靴搔癢的印象。
  別老讓購房者一直攪在雜音裏困頓下去,這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啊!
  相關稿件
洞庭湖畔:購車買房成熱點 2010-02-22
海南“買房難”與“賣椒難”的反差 2010-02-05
40歲後買房論的悲哀 2010-02-01
40歲後再買房 2010-02-01
買房不是炒短線 跟着政策變終要吃虧 20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