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對症下藥”調控樓市
專家稱“國十九條”有助市場回歸理性
    2010-03-12    作者:記者 白田田 王濤/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飽受詬病的房地産市場,土地政策能否發揮更為重要的調控作用?
  3月11日,在就《關於加強房地産用地供應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國土資源部官員特別強調,要增強土地政策參與房地産市場調控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今年3月至7月,國土資源部還將在全國組織開展對房地産用地突出問題的專項檢查。
  “和過去相比,這次的政策更有針對性,是從土地管理部門的角度來系統、綜合地規範土地市場,防範土地市場泡沫,讓土地市場回歸理性。”北京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説。

  劍指地方政府

  新聞通氣會上,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措辭嚴厲,將地産市場出現的“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指向了地方政府。廖永林説,2009年一些地方為應對金融危機,&&了救市政策,在保障性住房用地增加的同時,放鬆了“90/70”等政策要求,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用地比例反而減少。
  針對這一問題,《通知》要求各地要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確保上述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要嚴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設用地,嚴禁向別墅供地。
  陳國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和“90/70”政策有相似之處,但差別在於“90/70”是政府對開發商提出的要求,而70%是中央主管部委對地方政府的要求。
  不過,《通知》並沒有具體細分70%中政策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各自的比例。陳國強認為,“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的概念比較模糊,各地的界定不一樣,這也給了地方政府一定的空間。
  廖永林説,《通知》的核心思想是在住房特別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上,堅決落實政府責任,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在房地産用地開發利用上,嚴格加強監管,確保依法規範有序。

  約束開發商瘋狂拿地

  《通知》之中,20%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字。《通知》規定土地出讓的競買保證金不得低於出讓最低價的20%,這一比例較之前的10%有了不小的提高。
  “土地保證金提高到20%,主要是要提高開發商的違約成本,這同時也對企業自身的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副主任陸騎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陳國強&&,20%的保證金對於開發商瘋狂拿地是基本的約束條件,讓企業可以基於自身需求、支付能力和市場前景更加理性地拿地。
  針對房地産開發商,廖永林指出,一些企業拿地後違規囤地、炒地,已供土地不能及時形成有效住房供給。
  對於開發商存在的這些問題,《通知》還規定,土地出讓成交後,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簽訂出讓合同,合同簽訂後1個月內必須繳納出讓價款50%的首付款,餘款要按合同約定及時繳納,最遲付款時間不得超過一年。對用地者欠繳土地出讓價款、閒置土地、囤地炒地、土地開發規模超過實際開發能力以及不履行土地使用合同的,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參加土地競買。

  期待樓市回歸理性

  廖永林&&,《通知》的目標是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國辦4號文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要求。
  2009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國務院常務會議就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提出增加供給、抑制投資投機、加強監管、推進保障房建設等四大舉措,簡稱“國四條”。2010年1月,國務院發布4號文件《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國十一條”。
  這一次,國土資源部的《通知》甫一出&,就被冠以“國十九條”,同樣包含了公眾對調控房地産市場的期待。
  “這些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把供應提升上來。”陸騎麟説,“現在收緊房貸和打擊投資性需求已經壓制了需求,只有供應也增加了,房價才能夠穩定。”
  陸騎麟認為,從去年12月份以來的調控政策非常密集甚至罕見,其實很多政策都是“重申性”的,關鍵是地方政府要認認真真地把這些政策貫徹、執行到位。
  對於“國十九條”的政策影響,陳國強認為,這將對調節市場預期産生效果,讓火爆的土地市場降降溫,而土地市場回歸理性又將有助於房市整體回歸理性。

  相關稿件
銀監會嚴查信貸流入樓市 2010-03-08
上海樓市2月成交量創5年新低 2010-03-04
各地積極出招調控樓市 2010-03-03
量降價穩 一線樓市靜觀兩會風向 2010-03-02
打擊樓市投機亂象當從預售制着手 20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