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抬高門檻對小煤礦致命一擊
專家普遍認為此舉對産能和煤價影響不大,但有業內人士質疑,這肯定會提高壟斷程度
    2010-02-23    作者:記者 周玉潔 施智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資料照片

  新春伊始,繼全國矚目的山西煤改于2009年底大局初定後,山西省近日再次推出新政,從資金與人力管理方面對整合重組的煤炭企業進一步加強了規范和限制,提高了行業門檻。
  同時,國家能源局有關發言人表示,2010年我國宏觀經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其中預計隨著産煤省煤炭生産趨于正常和山西煤炭的産能釋放,煤炭供應量將相應提高並且我國煤炭進口增勢將相應有明顯減緩。
  一時間,業內人士眾説紛紜。專家普遍認為此舉對産能和煤價影響不大,但有業內人士質疑,提高採煤門檻對中小煤礦是致命的,同時也會提高壟斷程度。

  聚焦 1 山西省抬高重組門檻,精減煤礦提升産能

  據新華社消息,山西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做實做強煤炭主體企業。為此,山西省政府要求,兼並重組後形成的主體企業注冊資本金原則上不得低于2億元,主要負責人必須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中型煤礦的經歷,企業所有主要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及以上職稱人數不得少于90人等。此外公司所屬的保留煤礦須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配齊生産、通風、機電、安全等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公司保留的生産礦井須六證齊全,全部實現機械化開採,符合安全生産條件。
  據悉,經過一年多的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目前,山西煤炭行業辦礦主體已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礦井數量由2600座減少到1053座,年産30萬噸以下煤礦已全部淘汰,平均單井規模提升至年産100萬噸以上。山西省省長王君在201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煤礦整合重組協議簽訂率已達到98.5%,兼並重組主體到位率達到96%,採礦許可證換證率達到90%。
  來自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稱,由新組建的煤炭企業對現有煤礦進行技術改造而帶來的新增産能將在2到3年內逐步釋放,産能上應較兼並、停産前的小煤礦總産量會略有提高。盡管2010年這部分産能還無法顯現,並且河南、河北等省份對山西煤礦兼並重組的效倣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未來産量的釋放進程,但該報告依然預計2010年全國煤炭産量將保持平穩增長。
  國家安監總局資訊研究院李宏軍博士也認為山西煤炭重組對産能不會有大影響。“在煤炭整合的過程中,不少煤礦只是暫時停止生産,現在山西煤改整合接近尾聲,留下來的煤礦都被要求增加規模,所以只會在今後提高産能。”李宏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他很明確地預測2010年山西的煤炭産量必然會增加。來自一家國內民營煤炭經營企業的業務人員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山西煤炭重組在一定程度上對煤炭産量增長勢頭有所抑制,“但減少的産能只是那些在兼並過程中被關停的不達標煤礦,一旦技術整頓過關復産後,産能勢必將大幅提升。”他説,“我們收購的一家年産量90萬噸的煤礦將于3月份復産。”
  王君在山西省“兩會”上表示,春節後煤炭資源整合將轉戰到技術改造上,對于參加資源整合的礦井,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將全部實現復産。

  聚焦 2 整合之舉惹質疑,海外尋煤無可厚非

  談及山西煤炭整合的舉措,參與了修訂與起草《煤炭法》的煤炭資訊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所長司坡森認為,此次山西提高煤炭開採企業的準入門檻代表了中國煤炭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
  “從18號文件到發改委發布的煤炭産業政策,國家都是在這個方向上努力。過去不少小煤礦的開採門檻很低,容易導致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礦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合法保障,有的連安全生産狀況也沒有保障。”司坡森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同李宏軍一樣,司坡森同樣不認為山西煤改對全國的産能有太大影響,“國家有總體的發展思路和全面考量,在大基地、大集團的戰略下,整合後的煤礦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大幅提高。”
  但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並不完全讚同山西對煤炭開採企業抬高門檻的做法。“企業所有主要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及以上職稱人數不得少于90人,這一條就是直接不讓小煤礦幹了,這對一些中小煤礦是致命的。”李朝林同時表示,“這肯定會提高壟斷程度。”
  對于山西抬高開採企業門檻在短期內對煤炭産能的影響,李朝林坦言對山西省會有些影響,但總的來説影響不大,“山西現在主要是一些國有重點煤礦在那裏開採,這些標準對于這些國有重點煤礦而言是很容易達到的。”
  李朝林認為這樣的標準出臺對山西省的投資環境有惡化的作用。“山西省本來對外來者不怎麼歡迎,或者不讓外來投資者控股,或者不提供優質資源,讓外來投資者白扔錢。”李朝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而針對外貿煤在國內市場所佔的份額,司坡森認為近來有一些海外購煤的舉措是很正常的行為。“在市場煤的大背景下,部分東南沿海省份考慮到運輸成本就近從越南和澳洲進口一些煤是很可以理解的,”司坡森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至于最近出現的電力企業和冶金企業有海外購煤的舉措就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比如長期的合作關係,比如穩定的煤源,比如電煤之間的博弈等等,國內的電煤合同談不下來,不妨先從海外進口一些煤。歸根結底,這還是由市場決定的。

  聚焦 3 外貿煤炭優勢漸弱,寬鬆供求影響煤價

  據記者從能源局獲得的數據顯示,受2009年國際煤炭價格及航運費大幅下跌以及南方沿海電廠購買國際煤炭的成本低于從國內購買等因素的影響,去年我國累計進口煤1.26億噸,比上年增長211.9%;出口煤2240萬噸,下降50.7%,第一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
  去年11月以來,華東、華北多省電煤全線告急,使得貿易商們不得不趕赴海外找煤。據中國海關的統計顯示,2009年12月,中國進口煤1639萬噸,同比增長了5.1倍。煤炭進口量增加,代替一部分國內煤炭市場彌補了國內煤炭市場供應的嚴重不足,並緩解了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的形勢。在如此的情況下,一些煤炭經營企業從國外進口煤無疑是力求在供應緊張的市場中獲得一張王牌。據媒體報道,一家大型煤炭貿易商在一月份透露,近期數家粵企共同瓜分了越南煤炭總公司2010年首批放出的1800萬噸左右的越南煤合同。該貿易商表示去年11月以來,華東、華北多省電煤全線告急,使得貿易商們不得不趕赴海外找煤。“1月全國進口煤數字再創新高可能難以避免。”但有業內人士指出,與國內煤炭相比,外貿煤往往水分較大不易于燃燒,因此一直以價格低廉為主要優勢。然而,隨著國內外煤炭供應的恢復,外貿進口煤的價格優勢已逐漸減弱。
  節後,隨著氣溫不斷攀升各地電煤需求有了明顯的減少,煤炭消費淡季已悄然到來。據媒體報道,近期華東、華中、華南的煤炭庫存明顯增加,並出現了局部地區部分煤種在煤炭市場上供過于求的局面,煤炭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目前華中地區電煤庫存已由告急轉為飽和。據悉,2010年1月下旬以來,秦皇島、天津、京唐港等沿海重點集散地區各主流品種的市場動力煤價格普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走勢。由于山西的煤炭産能從去年12月份起已開始釋放,而全國煤炭需求並沒有明顯增加,目前全國煤炭市場已由供應緊張逐步轉為寬鬆狀態。“原煤、電煤價格下降後,焦煤、動力煤受聯動作用也會下降。”李朝林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盡管受到近期世界經濟形勢回暖預期的影響,國際煤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工業用煤需求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冬季取暖用煤需求的回落,在支撐國際煤價保持相對高位的同時保持了國內動力煤價格水準,但高企的庫存依然是動力煤價不小的壓力。有分析認為,雖然有國際煤價的支撐,但是國內動力煤價格的走勢還要視國內工業企業節後開工的情況而定。
  煤價無疑和煤炭的産能息息相關。司坡森表示,煤炭價格的趨勢一直是穩中有升。“國家制定的一係列政策正是因為考慮到要防止煤價的大起大落,山西煤炭整合期間,陜西、新疆、河南、山東、內蒙古的煤炭産能也在不斷提升,所以綜合來看煤炭價格還會是比較平穩的。”他説。

  相關稿件
西山煤電:應對小煤礦整合“高看一眼” 2009-09-11
“十一五”末小煤礦將減少至1萬處以內 2009-09-04
痛定思痛山西終結“小煤礦經濟” 2009-08-31
山西七成小煤礦找到大型煤企“婆家” 2009-08-20
山西圍殲“事故元兇”小煤礦 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