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堅稱統一價格是正當訴求
將加速規範國內鐵礦石市場秩序
    2010-02-10    作者:記者 楊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面對三大巨頭利用操控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頻頻向中方施壓的現實,中方開始加快從談判外圍布局。2月9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2010年第一次信息發布會上,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目前2010年度鐵礦石談判正在進行,與此同時加快鐵礦石市場秩序的整頓也將是並行的重點工作。
  羅冰生説,目前正在和有關部門積極溝通,政府方面也將給予支持,有效推進整頓市場秩序步伐。概括而言,當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推進鐵礦石統一價格的實施;對鐵礦石進口實行代理制;提高進口資質門檻以及減少進口資質企業數量;同時嚴格施行進口合同備案登記制度。這也意味著,中方在對內控制超量進口和防止囤礦倒礦行為的同時,可以避免三大巨頭暗中操縱鐵礦石市場秩序,從而增強中方在談判中的話語權。
  針對目前仍在膠著中的鐵礦石談判,羅冰生&&,這是正常的商業談判,並不方便透露任何有關信息。他&&,2009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62%,全年超量進口8600萬噸鐵礦石,造成進口礦石價格上漲的局面。
  去年,中方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FMG達成中國鐵礦石價格協議,擬在中國市場形成統一價格。中鋼協名譽會長吳溪淳認為,這是中國鋼鐵企業為應有的權利進行鬥爭。
  吳溪淳&&,現在三大礦山公司供應中國的鐵礦石只有50%至55%是按長期協議供應,其餘均是以現貨形式供應給中國鋼企,這個價格通常是波動的,三大礦山公司也可以獲得更高額的利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三大礦山就開始通過對鋼企縮減長協供應拉高現貨價格,在現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通過現貨市場銷售謀取暴利,給鋼廠帶來很大經營風險。因此,中方堅持‘統一價格’顯得非常必要。”
  “日、韓可以只有一種長協價格,中國作為最大的客戶,要求供應商在中國市場銷售按照長協價格進行統一是正當訴求。”吳溪淳説。
  從中鋼協公布的新聞稿中可以看出,儘管中國去年鋼材價格和銷售率先回暖,鋼廠也在第四季度扭虧為盈,但總體來看,供過於求帶來的行業風險很大。數據顯示,2009年生産粗鋼56784.24萬噸,比上年增加6753.09萬噸;與此同時,2009年鋼材、鋼坯全年凈出口粗鋼286.71萬噸,比上年減少凈出口粗鋼4476.45萬噸,下降93.98%。這意味著,粗鋼凈出口比上年減少4476.45萬噸已經由國際市場轉入國內市場,供需矛盾更加尖銳。
  吳溪淳在會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供過於求的直接後果是鋼材價格低位運行,實際上目前鋼鐵行業正處於“增量減收”的怪圈中,從當前的情況看,水、電、煉焦煤等原料的價格已經上漲,如果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勢必會增加鋼鐵企業運行難度,對上下游整體行業都不利。“上下游本身是唇齒相依的合作關係,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取得一個對雙方都好的雙贏。”他&&。
  相關稿件
澳礦商要求鐵礦石提價40%超中國底線 2010-02-03
鐵礦石談判何不學谷歌以退為進技巧 2010-01-20
必和必拓擬與安塞樂米塔爾合併西非鐵礦石業務 2010-01-20
鐵礦石中國價格成東方童話? 2010-01-19
鐵礦石飆漲VS庫存高位 鋼價遭“兩頭夾擊”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