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面板産業優勢或被瓦解
    2010-02-02    作者:羅清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全球彩電面板産業的地形地貌將發生巨變。日前長虹自主建設的等離子屏生産線全面量産,與此同時內地在建、待建的8代及以上液晶面板生産線還有6條。國內一系列的面板投資正在改寫全球面板産業格局,在中國面板産業技術提升和成本降低的雙重衝擊下,日韓面板産業優勢有可能被瓦解。
  進入平板時代後,日韓彩電企業通過垂直整合的方式確立了其面板産業的全球領先優勢,這種優勢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們掌握了全球面板産業的關鍵技術與重要專利,並以此不斷建設高世代的面板生産線,為其他追趕企業設置了技術“門檻”;另一方面,他們在本土構建了覆蓋技術研發、材料與設備供給的完善産業鏈,並對外實行嚴格的封鎖策略,防止核心技術及産業關鍵資源外泄,以上兩個方面是日韓面板業長期保持領先優勢的根本原因。
  在長虹等離子屏全面量産之前,大陸有三家液晶面板生産企業,但它們無法對日韓面板産業構成威脅。原因在於,這三家企業引進的都是日韓落後的生産線,只能生産小屏幕的面板,陷入了“投産即落後”的困境。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缺少自主知識産權和上游配套産業的支撐,技術專利、材料、設備及部件等都需要從日韓企業購買,實際上成了日韓企業的高級加工廠。這種産業模式不但不會對日韓面板産業造成衝擊,在某種意義上還增強了它們的競爭優勢。
  與以上三家面板生産企業不同,長虹等離子屏項目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該項目採用八面取技術,相當於液晶面板的8代生産線,率先與日韓企業展開了高世代面板生産線的競爭;第二,長虹及合作企業建起了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掌握了等離子屏的600多項專利,擺脫了日韓企業在技術上的鉗制;第三,在等離子屏項目的帶動下,國內正在形成一條覆蓋材料、器件、設備、研發領域的完整産業鏈,消解了日韓企業在産業鏈方面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國內等離子屏項目對日韓面板産業的衝擊遠不是每年幾百萬片的産能,而是中國彩電業從此構建了一個與日韓企業對等的技術創新體系,告別了從海外不斷引進技術從事低附加值組裝的産業模式。等離子屏項目是當前中國彩電技術研發的集大成者,有了這樣一個技術“灶&”後,中國企業蓄積了彩電核心部件的自主開發和設計能力,並構建了相應的標準體系,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等離子顯示産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還將帶動國內液晶面板産業的技術創新,不斷增強中國面板産業的整體技術實力。
  日韓面板企業為了防止技術外流,一般將關鍵部件的製造保留在本土,通過獨有的上游産業鏈來保持對其他國家産業的競爭優勢。而隨着中國等離子屏的全面量産,這種競爭格局正在被打破,一條以等離子屏為龍頭的産業鏈正在形成。長虹利用國內相關的産業資源,形成了包含基礎技術研究與升級的科研平台,建成了包含材料、設備、器件在內的完整産業鏈。這一項目還將加速包括玻璃基板在內的國外配套産業向中國內地轉移,進一步稀釋日韓面板企業在上游的配套優勢。
  中國工業30年來的發展經驗證明,一旦中國企業在某個領域掌握了接近發達國家的技術能力並建立起完整的産業鏈,就會具備全球性競爭力,因為我們的産品更具有成本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國內企業在等離子面板全面量産的助推下,可以充分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快速提升中國面板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平板顯示産業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産業,是決定彩電産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變量。隨着長虹等離子屏的全面量産,中國彩電企業具備了自主製造面板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了産業單純産品組裝的發展模式,推動産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産業爬升。這意味着中外彩電企業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中國彩電企業有望利用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再次改寫世界彩電市場格局,這是中國彩電工業再次在全球崛起的重要信號。
  相關稿件
液晶面板産業整合緊鑼密鼓 2007-03-29
液晶面板産業逆勢而上 2009-05-20
TCL集團擬募資50億建8.5代液晶面板生産線 2009-11-17
液晶面板價格拐點初現 2009-10-16
南京將建高世代液晶面板大項目 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