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又現“退房大單”
    2010-01-22    作者:柴驥程 裘立華/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0年元旦剛過不久,資本敏感度較高的杭州樓市驟然怪象叢生,當地房管部門主辦的透明售房網顯示,杭州的一些樓盤連續出現退房大單。
  人們記憶猶新,就在2009年5月,杭州樓市出現“井噴”行情之前,也曾出現過類似的退房大單。但是,眼下的這些退房大單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秘密?是房産商又在變幻什麼花樣,還是投資客開始悄悄撤離?面對記者的調查,各方人士莫衷一是,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一些樓市高位接盤者的情緒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一些開發商也急於脫手去年製造虛假交易的“捂盤房”。

  杭州再現集中退房現象

  2010年1月15日,杭州市房管局主辦的杭州透明售房網出現異樣的信息,杭州主城區單日退房21套,其中,去年被熱炒的杭州錢江新城區塊的贊成太和廣場當日退房18套,另外,杭州經濟開發區的之江銘樓和朗詩國際街區為2套和1套。
  而在此之前,杭州的郊區樓盤已經出現類似的情況。據杭州余杭透明售房網顯示,就在元旦假期後的第一天,1月4日當天退房高達43套,光這一天的退房套數,就要高於余杭區去年12月份全月退房的總和。 
  退掉的43套房源分屬宏程、華達、中港綠泰等18個房産公司,從地理範圍看,位於杭州城西的余杭閒林區塊的退房比例最高,佔了20套。一天就出現如此集中的退房現象,在以前幾乎沒有出現過。
  按照“溫州炒房團”的説法,浙江炒房資金一直把杭州樓盤當作“首炒之地”,因此杭州的房地産市場也成為投資資金最敏感的區域。
  因此當去年年底中央有關房地産的宏觀調控政策&&之後,杭州房地産市場立刻有所反應。杭州透明售房網顯示,去年12月29日到31日的三天時間內,杭州主城區共退房26套。12月29日,當天退房10套;12月30日,杭州主城區退房八套;12月31日,又退了八套,其中錢江新城一樓盤就退了六套。根據透明售房網的公示,12月份退房數量達65套。

  房地産商又耍“自買自退”花招

  當樓市處於非常熱或者非常冷的兩個極端階段時,“左手倒右手”是一些開發商屢試不爽的“招數”。
  2009年5月,當杭州乃至全國樓市走出金融危機陰影進入“井噴”行情之前,杭州樓市也集中出現了退房大單。據記者當時調查,金融危機爆發後,開發商們因為資金鏈緊張而走投無路,於是通過虛假交易利用自然人信用向銀行套取資金。隨着樓市回暖,開發商又借市場轉暖之機,急於回購之前為托市而“自賣自買”的房産,並悄悄出貨。
  在此番退房大單中,記者發現,退房者身份同樣充滿疑問,其中有開發商的關聯公司、內部職工,甚至包括房産公司負責人。杭州經濟開發區之江銘樓在1月14日和15日共退了三套房産,退房者同為一名姓周的男士。當地媒體報道稱,此人為公司的老總。
  1月15日贊成太和廣場樓盤所退的18套房産,是該樓盤8號樓23層和24層的房子,其開發商為浙江金潮物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購買人為浙江贊成發展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浙江金潮物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係浙江省贊成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贊成房産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公司內部的退房並非外界所言的因素,而是“市場因素”。他們解釋説,這個樓盤23層和24層每層有九套房子,在施工過程,每層九套房子做成了一個大通間,沒有墻體分割,現在是想將每層做成一本房産證,於是向房管部門申請先退房再重新買進。“一層樓只做一本房産證。”對於這樣的解釋,有網友説,“鬼才相信!”

  退房主因:投資客撤退,剛需消費者觀望

  針對當前樓市出現退房增多現象,浙江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趙杭生説:“有關房地産調控的新政策剛剛&&,後市不明朗,購房者信心不足,大家都在觀望,這是首要原因。”
  住在杭州網首席評論員丁建剛認為,目前的退房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開發商自買自退,或許是開發商為內部關係戶預留房源,或許是樓盤開盤後開發商“自買自賣”製造虛假交易的房子;二是一些購房者對房地産後市信心不足,當時又是高價買進,認為房價漲不上去,只好以退房方式解除合同關係,規避投資風險。
  趙杭生認為,必須承認當前的退房者大部分是投資客。新政策將自主、改善型住房與投資炒房分別對待,投資客看到受益不大,投資策略改變,投資節奏也跟着放緩。退房者中也有出於剛性需求買房的,但是在大家紛紛觀望情況下,買方之間還會産生相互的心理影響,“反正大家都看不清,有人説不好,立馬就會有人見風就是雨,引發大量退房的現象”。

  相關稿件
杭州“零秒退房”讓客人“一走了之” 2009-09-30
深圳五星級酒店:"住滿24小時退房"能否推廣 2009-09-30
張潤鋼:市場機制決定“退房時間” 2009-09-30
左右搖擺之間,誰來決定“退房時間” 2009-09-30
合肥嚴把“退房關”打擊“炒房”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