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裝備製造業需要“走出去”
    2010-01-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長遠發展看,中國的風電裝備製造業需要通過挖掘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來消化産能。如果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産業升級是中國風電裝備業振興的基礎,那麼“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則是中國風電裝備業走出困局的“蹊徑”。
  首先,站在全球市場分析,過去30年來,全球風電裝機容量一直保持着每年20%的增速。隨着各國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釋放,國際市場對風機的需求將是國內市場的3至4倍。特別是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之後,可再生清潔能源已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而技術最為成熟的風電將成為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首選。由此預計,全球風電産業將再次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對於中國風電裝備業,這無疑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其次,從中國自身優勢的角度分析,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不僅擁有廉價的人工成本,還有相對雄厚的製造業基礎,而且未來國際風機製造産業正在出現向中國轉移的勢頭。比如,世界最大的風電製造商——維斯塔斯,在2009年斥資30億投入中國,分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和江蘇徐州等建設生産工廠,他們除了看好中國的市場以外,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是要在中國打造面向全球風電産業的裝備基地。
  “老外”都到我們家門口競爭來了,我們的風機製造業怎麼辦?我們除了積極發展自己,勇敢參與競爭,別無選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一定要放眼全球參與競爭,目前雖然大連化銳、金風科技等兩大風機製造商已跨入世界前十位之列,但和丹麥、美國、西班牙、印度等全球重量級風電裝備巨頭企業相比,我國的差距還相當大。中國風電裝備製造企業的發展之路很艱難,但我們必須迎難而上,把企業做大做強。

(選自國際能源網)

  相關稿件
走進風電王國:“誰都阻止不了風” 2009-12-04
維斯塔斯:風電王冠上的“明珠” 2009-12-04
丹麥發展風電的啟示 2009-12-04
發改委:風電定價與CDM 無關 2009-11-27
風電機組潤滑材料技術制約我國風電産業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