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有序發展須“疏堵”結合
    2009-11-30    作者:本報記者羅博 郭嘉軒 丁文傑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以甲醇、二甲醚為代表的煤化工産品需求從去年以來一直疲軟,部分煤化工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但即便如此,國內很多地方的煤化工項目都在“逆市”開工,由此帶來的煤化工産能過剩問題也日益加劇。這種“反常”行為讓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擔心煤化工産業究竟如何才能科學可持續發展。
  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一輪煤化工熱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為煤化工産業被認為是延長煤炭産業鏈條、發展深加工的産業,多年來一直為各級政府所鼓勵發展;而另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則是由於煤化工産業投資強度大,拉動GDP效應明顯,在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增速的政績壓力面前,各地上馬或擴産煤化工項目的熱情高漲。
  煤化工具有規模化、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等特徵,技術含量高,投資強度大,而且屬於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産業,如果盲目規劃、低水平重復建設,很可能帶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經濟運行風險加大等惡果,因此必須科學規劃、穩步發展。
  正是看到這些苗頭性問題,國家已經首次將煤化工列入産能過剩和結構調整行列,並要求嚴格審批項目管理,已經批還沒建的要停,今後三年要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産能的焦炭、電石、甲醇等煤化工項目。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卻認為,除了通過結構調整來進行總量控制外,國家更應該抓住近期國際油價回升的契機,運用政策杠桿加快煤化初産品的“燃料替代”,從而快速消化也已形成的過剩産能,並推進我國能源替代戰略的實施。
  以甲醇為例,由於國家産業政策的不明朗,産業立項政策和甲醇汽油的國家技術標準&&滯後,各地只好根據自己的情況各自為政,造成各地甲醇汽油質量參差不齊。雖然目前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的《車用燃料甲醇》和《車用甲醇汽油(M85)》國家標準已經&&並正式實施,但事實上甲醇燃料的推廣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甲醇汽油如何進入流通主渠道、甲醇儲備庫和加注、甲醇燃料運輸管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很多行業標準也需要配套&&。
  相對於車用甲醇,二甲醚的“燃料替代”推廣更為艱難。二甲醚作為民用燃料氣,其儲運、燃燒安全性,預混氣熱值和理論燃燒溫度等性能指標均優於石油液化氣,可作為城市管道煤氣的調峰氣、液化氣摻混氣,也是柴油發動機的理想燃料,但至今卻面臨着配套措施不完善、市場發展不成熟、市場環節銜接不利等“瓶頸”制約。
  作為未來替代石油的新型清潔能源,國家應在宏觀調控甲醇、二甲醚等煤化産品新增産能的同時,通過燃料替代的方式加快消化過剩産能,為其産業化和商業化應用提供政策保障。只有“疏堵”結合,才能推進該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相關稿件
國際能源巨頭在亞洲最大煤化工基地尋商機 2009-07-08
神華集團規劃發展3000萬噸煤化工産業 2009-06-17
河北裕泰打造煤化工循環經濟産業鏈 2009-04-01
山東省兗礦投資40.97億元開發新疆煤化工 2008-12-24
國內最大煤化工裝置在寧夏吊裝[圖] 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