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9-21 記者:劉雪 韓瑩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上海電
新能源産業進入建設的熱潮之後,風險投資界對其態度漸偏冷靜,投資趨緊。19日,在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新能源産業峰會”上,來自國內頂尖的風投代表們&&對新能源企業的選擇上比以往更加謹慎。
目前,新能源産業中低端産業重復過剩已經成了業內的共識。“在最早一輪大規模的光伏産業投資中,一部分企業獲益頗豐,但第二波投進去的企業正在變為劣勢,而後期再投資的企業大多都沒有賺到錢,甚至不少都出現虧損。”卓福民&&,新能源在目前還處於嬰兒階段,其中結構性過剩不可避免。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李家慶&&,公司將更多去關注産業中的“特種部隊”,關注新技術的突破。“在産業的初期,需要那些能夠改變原有的游戲規則的企業,需要能夠掌握原有行業中核心要素的企業。”他&&,目前新能源行業中投資機會有很多,但過多的一哄而上使得行業亟須“洗牌”。
對於IDG、德同資本等新能源投資的“老資格”創投企業,它們的代表們對新能源産業投資更加注重專業化及企業自主技術的研發創新。
“新能源面臨的短暫過剩從某種程度上講對這個産業是有好處的,投資應轉向新的角度,避免再‘撞車’。”IDG創投公司管理合夥人章蘇陽&&,目前在儲能技術方面還值得關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