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豐富資源的邊疆大省雲南,多年來一直致力發展新能源産業,全力推進電力開發,尤其是清潔、可再生能源——水、風、太陽能等電力的開發,欲將電力産業打造成支撐雲南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實現電力強省的夢想。
雲南被稱為東南亞的“水塔”,境內數條雄渾的江河蜿蜒流淌,水能資源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有300條,水能資源居全國第三位。雲南82.5%水能資源蘊藏於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全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0364萬千瓦,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為7116多萬千瓦,年發電量為3944億千瓦時。
近年來,隨着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雲南省確定了建設“以水電為主”電力支柱産業的目標,啟動了水能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征程,與三峽總公司、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合作,加緊對瀾滄江、金沙江的水能資源開發。
目前,在雲南三江流域開發中,怒江中下游規劃早已完成,但因環保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而擱淺;金沙江中游一庫八級電站建設也因未經環保評審等問題而暫停;下游溪洛渡電站已經開始大壩澆築,向家壩電站去年底截流;瀾滄江開發建設快速推進,漫灣、大朝山、景洪等電站全面投産,糯扎渡、小灣、功果橋等電站快速推進。瀾滄江流域開發的水電不僅為雲南電力供應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成為“西電東送”和“雲電外送”的重要源泉。
在加快水電發展的同時,雲南的火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風電等開發也加快發展步伐。
雲南煤炭資源豐富,在全國排第八位。在雲南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比重在70%以上。全省火電裝機將近佔電力總裝機量的一半。今年7月27日,雲南省首個開工建設的“上大壓小”項目——雲南華電鎮雄發電有限公司2 600兆瓦機組開工建設。業內人士認為,該項目對培育雲南電力支柱産業、實現金沙江下游水火互補具有重要意義。
雲南山區風能資源極為豐富,許多山區有效風能密度可達每平方米160瓦以上,有效利用時數可達6000小時,接近中國風能最豐富區的水平。2008年12月30日,雲南首座風電場——雲南大理者磨山風電場投産,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電3119.62萬千瓦時。今年7月9日,華能新能源産業控股有限公司與巍山縣政府簽署協議,將在巍山縣建設單機容量為750千瓦的東山風力發電場,總投資約15億元,預計在三年內建成。
雲南太陽能資源豐富,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試驗示範項目——石林太陽能大型並網光伏試驗示範電站正在建設中,規劃總裝機容量166兆瓦,總投資91億元。
目前,雲南水電、火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初步形成齊頭並進的格局。
隨着雲南電源裝機的不斷增加,以及省內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作為對資源起配置作用的電網而言,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這將有力推進雲南省以水電為主的電力支柱産業的發展。
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間,雲南電力裝機將出現大幅增長,今後水電將成為雲南電源裝機的主力。2010年,雲南省電源裝機預計3700萬千瓦,水火電裝機比例預計為65:35。到2015年,雲南省規劃電源裝機7500萬千瓦,其中水電5800萬千瓦,火電1700萬千瓦,水火電裝機比例預計為77:23。在“十二五”新增裝機3800萬千瓦中,水電裝機3200萬千瓦,火電裝機600萬千瓦,新增水電裝機是新增火電裝機的5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