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負增長“拐點”已經形成
    2009-08-24    本報記者:熊潤頻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日前公布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半年報,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的全球蔓延下,我國汽車出口形勢嚴峻,汽車出口從高速增長到負增長的“拐點”已經形成,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與此同時,專家認為,全球性經濟危機使世界汽車産業的格局發生變化,也給中國汽車企業帶來機遇。

    汽車出口國內外“冰火兩重天”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專家認為,近一段時期以來,我國汽車國內外市場的發展形勢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在國家鼓勵汽車生産、促進汽車銷售政策的拉動下,國內汽車市場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2009年6月,國內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15.3萬輛和114.2萬輛,已經連續四個月上百萬輛水平;上半年産銷已達600萬輛,增速超過15%。
    但另一方面,汽車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危機造成的國際汽車市場萎縮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汽車企業的海外市場開拓步履維艱。
    從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的公布統計數字來看,2009年上半年,我國共出口汽車整車15.8萬輛,比2008年同期減少58%;出口金額23.3億美元,同比減少50.4%。各個車型的出口數量與2008年同期相比都出現大幅回落,其中,整車底盤、越野車、小客車和轎車等車型出口下降較多,下降幅度均超過或接近70%。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研究員楊愛國指出,金融危機的全球蔓延使中國汽車出口遭到重創。從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出口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井噴式”增長後,在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出現明顯回落,出口數量比當年第二季度減少13.6%,出口金額減少6.7%;第四季度的出口數據延續了這種趨勢,並且回落幅度更加明顯。
    “雖然與2007年相比,2008年全年我國汽車出口絕對數量仍然在增加,但是出口拐點已經顯現。而步入2009年後,我國汽車出口下滑趨勢已經形成,尤其今年前兩個月份,出口總量跌入低谷”,專家指出。

    汽車出口企業面臨的困境

    針對我國汽車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專家分析認為,除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導致的世界汽車市場萎縮外,我國汽車出口面臨的巨大壓力主要來自於國外經銷商資金短缺、主要出口國提高貿易壁壘以及價格競爭力的削弱等來自外部環境的多層負面因素。
    楊愛國認為,各國經濟下滑,很多國家的銀行系統加緊對信用風險的控制。銀行收緊信貸,導致國外經銷商資金短缺,加上銷售市場的停滯,對汽車的進口需求産生較大影響。這是導致我國汽車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我國汽車出口量在最近幾個月有所回升,但是目前尚不能確定這種趨勢是否意味着國際汽車市場的回暖。”楊愛國指出。
    在低迷的國際汽車市場需求下,主要出口市場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貿易摩擦增多,導致我國汽車出口頻頻受阻。
    此外,人民幣對主要出口目的國的匯率波動給我國企業造成很大成本壓力,削弱了我國汽車出口的價格競爭力。

    出口企業的“危”與“機”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專家認為,全球性經濟危機不僅給我國汽車企業帶來衝擊,也使世界汽車産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我國汽車出口企業應當堅持“走出去”的戰略,面向長遠發展,在嚴峻的形勢下發現藉以利用的機會。
    楊愛國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汽車企業出口面臨的問題除了經濟危機導致的全球市場萎縮尚未見底,汽車的海外需求狀況前景不明之外,還面臨着匯率、庫存等壓力。
    與此同時,受經濟危機影響,許多汽車廠家的國外經銷商因資金短缺造成銷售困難,撤單、拖欠現象嚴重,貿易糾紛增多;另外,由於海外市場環境惡化,中國信用保險公司對高風險地區的項目加強了審核和控制。對於企業來説,由於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法規及技術上的差異,一些庫存産品無法直接在國內銷售,只能由企業自行消化,加重了企業負擔和經營風險。
    楊愛國認為,雖然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給我國汽車産業走向國際造成了極大挑戰,但挑戰與機會總是並存,只要恰當並巧妙地利用這次經濟危機對世界汽車産業造成的打擊,對於中國汽車産業的成熟和壯大將是個極好的機遇。

  相關稿件
重慶前3季度對獨聯體和俄羅斯汽車出口猛增 2008-11-05
數據顯示:日本8月份汽車出口同比減少2.2% 2008-10-08
內蒙古滿洲裏口岸對俄汽車出口大幅下降 2008-05-07
2007年中國汽車出口金額首次超過400億美元 2008-04-02
我國汽車出口"突破預期"4年長11倍 20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