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核品生産線。(資料照片) |
 |
|
核燃料組件。(資料照片) |
“前幾年大亞灣核電站剛建成的時候,核電站稍有風吹草動,香港的記者便打着的士飛奔而來。”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建中)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任宇洪笑着對記者説,“現在不會了。”
核電站的安全性如此敏感地牽動着人們的神經,而由中核建中提供核燃料元件的大陸壓水堆核電站一直保持着安全運行的良好記錄,這使得人們當初因核電的安全性而懸着的心,終於踏實下來。“現在人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即核電是安全、清潔的能源。”任宇洪説。
核電站與常規火電站最大的不同是,帶動電站運行的能源不是煤而是核燃料元件。因此,核燃料元件又被稱作核電站的核心,是核中之核。毫無疑問,核燃料元件是核電站運行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它的質量如何,關係到核電站能否安全運行。核電站業主曾用“核電站是鐵,核燃料是鋼”來形象地比喻它們之間的關係。
天府之國裏的核電“糧倉”
四川因物産豐饒而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有核電“糧倉”之稱的中核建中恰好位於四川宜賓市。在這裡,中核建中幾乎盡人皆知。
中核建中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壓水堆核電燃料元件製造基地,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之所以稱其為核電“糧倉”,是因為它已為國內正在運行的所有壓水堆核電站和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生産供應了4000多組燃料組件,這些核電站包括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廣東嶺澳,等等。中核建中即將為江蘇田灣核電站提供換料燃料組件、以及為在建的方家山、紅沿河等核電站提供首爐核電燃料元件。
更令人稱奇的是,中核建中製造的4000多組燃料組件、近百萬支燃料棒,多年來在核電站反應堆內安全運行,無一支因製造原因破損,創造出了“零破損”紀錄。
20世紀80年代後期,伴隨着我國核電站的建設,中核建中自主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壓水堆核電站燃料元件生産線,並為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生産並提供了首爐燃料組件和相關組件,填補了國內核電元件製造的空白。從90年代開始,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燃料組件製造技術和不斷自我創新,建成了大型核電站燃料元件生産線,成功製造出了90萬千瓦AFA2G燃料組件,實現了大型核電站燃料元件國産化的目標。
2001年8月,中核建中成功製造出AFA3G高燃耗燃料組件並投入生産,標誌着我國核電燃料製造水平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2006年,又成功製造出M5AFA3G燃料組件並投入正式生産,標誌着公司掌握了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的核燃料元件製造技術。
自企業創建以來,中核建中這個核電“糧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向世界僅有的十幾家同行證明着:中國的核電燃料元件生産技術和産品質量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到車間體驗核安全
提起核燃料,人們會聯想到原子彈,想到核輻射,因此,生産核燃料的工廠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7月28日,記者一行來到了中核建中的生産車間。進入車間之前,記者被要求穿上白大褂,戴上帽子、手套,穿上鞋套。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穿上防護服,不僅是為了保護參觀者,而是因為生産二氧化鈾芯塊需要潔凈的環境,如果手上的汗漬接觸到了芯塊,就會對其質量産生不利影響。穿上防護服是為了保證人的活動不影響核産品的品質。
核燃料元件生産的鈾原料———六氟化鈾,在常溫下是固態的,裝在密閉金屬容器裏。六氟化鈾經過化工轉化、粉末冶金等工藝,得到成品二氧化鈾芯塊。二氧化鈾芯塊裝入鋯管進行密封焊接,檢驗合格後就得到了需要的燃料棒。有了燃料棒,再與其它零部件一起按規定要求進行組裝,就得到了所需要的燃料組件。
在車間,記者看到,每根燃料棒上都貼着類似商品條形碼的標籤,中核建中生産調度室主任吳方奇告訴記者,這便是燃料棒的“戶口”。萬一將來核電站運行出現問題,可以據此查到出問題的燃料棒出自哪個車間,是什麼時候生産的,生産工人是誰等等。從而可以在第一時間查找原因,以保證核電站的運行安全。
核燃料元件生産線在設計、建造和運行使用過程中有其固有的安全性。核燃料生産線所用的鈾物料是鈾235富集度低於5%的低濃縮鈾,這與製造原子彈用的鈾235富集度高於90%的高濃縮鈾有着天壤之別。核燃料元件生産線使用的鈾原料不會引起核爆炸,正像啤酒和白酒都含有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點燃,而啤酒則因酒精含量低不能點燃一樣。
車間主任張立雄説,這些二氧化鈾芯塊只具有天然放射性,只有放到反應堆裏發生受控核裂變後才會有很強的放射性。在中核建中工作一年接受的輻射量,與坐幾次飛機受到的輻射量相當。“我們在這裡工作了幾十年,身體都非常健康,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吳方奇的話引來大家一片笑聲。
零破損與100遍阿拉伯數字
核燃料元件在核反應堆中長期處於強輻射、高溫、高壓以及高流速的環境中,其質量要求很高。因此,核燃料元件製造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技術。
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如果非計劃停堆一天,就將造成上千萬元的損失。不僅如此,核電站一旦出現安全問題,還會給國家核電的發展蒙上陰影。
令人欣慰的是,中核建中提供的所有燃料元件在反應堆內沒有因製造原因發生過破損,保持了“零破損”的最好記錄。
記者曾聽説,在中核建中,最“牛”的部門是質量保證處,他們有下達停工令的權利。當與質保處的處長、副處長們一番交談之後,我明白了為什麼。
質保處副處長鄧衛舉了一個例子。1996年,一位員工書寫産品數據中的“3”時不規範,被後一崗的員工誤認為“5”,負責檢驗的人員在發現最後的數據不對後沒有去查找原因,而是改變了另一個參數。當發現問題後,質保處立刻下達核品生産線全線停工1天的命令,同時崗位人員按國際要求進行了兩周的阿拉伯數字抄寫練習。“一個數字要求寫一百遍,質量問題就是要小題大做。”鄧衛説。
在中核建中,凡事均有規範,凡事都有記錄。質保處處長童慎修説,處理發生的任何問題,我們都有規範的程序。比如,質保文件寫錯了,正確的改法應該是,在錯處劃上一道杠,旁邊寫上修改者的名字和修改日期。“從原材料進入生産線的那一刻起,每一個生産過程都是在質保文件的控制下操作的,不受控的産品哪怕是合格的,我們也不能提供給用戶。”童慎修説,核産品的質量不能只靠最終的把關,有些缺陷是檢驗不出來的。因此,我們生産過程中把好每一道關口,做到每個人都是一個安全屏障,保證産品不僅檢驗數據合格,而且質量確實過得硬,這樣才能真正符合客戶的要求。
質保處的權威性和話語權從哪來?在中核建中的《質量手冊》上,記者找到了答案。在這本標有編號、版本、頁數、密級的手冊的第一頁,是公司總經理暢欣簽名的“總經理頒佈令”,上面寫着:“作為公司總經理,我對質量管理工作和産品質量負有全面責任……授予質量管理部門足夠的權力和組織獨立性,使其有權停止一切違反質量管理要求的活動,在處理質量問題時不受經費和進度的約束,直接向質量管理者代表或我報告。”有了總經理的“尚方寶劍”,質保處工作起來如魚得水。
而質保處也的確是一個技術水平過得硬的團隊。質保處共有34名員工,2人取得研究員級高工資格,有13位高級工程師,6位國家註冊審核員,24位國級級註冊質量工程師。
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中核建中現任總經理暢欣、副總經理孫毓寶、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任宇洪均擔任過質保處處長。
“正因為有了這些,我們提供的所有燃料元件在反應堆內沒有因製造原因發生過破損,保持了‘零破損’。全世界壓水堆燃料元件生産廠家共有十幾家,與他們相比,我們保持了良好記錄。”暢欣十分自豪地對記者説。
[相關鏈結]核燃料:優質、經濟、清潔的能源
壓水堆核電站是利用核燃料中鈾原子核裂變後釋放出的能量進行發電的。在鈾同位素中,只有鈾235原子核吸收中子後會發生核裂變。
鈾235原子核完全裂變放出的能量即核能,它是同等質量的煤完全燃燒放出能量的270萬倍,即1克鈾235完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噸半優質煤完全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
一座100萬千瓦的火電廠,每年要燒掉約330萬噸煤,要用55000節60噸的火車車皮來運輸。而同樣容量的核電站一年只用30噸核燃料,燃料的運輸量僅是火電站的十萬分之一。由此可見,核燃料是一種優質、經濟、清潔的能源。
國內目前運行的所有壓水堆核電站包括秦山一期、二期、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均由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製造並提供核燃料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