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鐵建成百個戰略裝車點緩解東北運力瓶頸
    2009-08-12    本報記者:徐揚    來源:經濟參考報

    遼寧省第一條城際鐵路(瀋陽-撫順)7月30日正式開通運營。新華社記者任勇  攝

    營業里程9300多公里,跨及遼吉兩省和內蒙古、黑龍江、河北部分地區的瀋陽鐵路局,近年來大力實施戰略裝車點工程,用2年時間集中建設了100個戰略裝車點,從根本上解決了管內鐵路貨物運輸布局的結構性矛盾。

    過去,半數貨物難運出,鐵路運輸成東北振興瓶頸

    隨着東北地區振興步伐的加快,鐵路運力趨於飽和。自2004年以來,瀋陽鐵路局貨運量每年呈兩位數增長。在高峰時段,日請車數量達3萬多輛,而運力只能滿足1.5萬輛左右,一半的貨物當日無法運出。吉林省是我國的“大糧倉”,但這個省的眾多糧食企業,卻常常因請不到車皮而坐失商機;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眾多煤礦,面對大量訂單卻不能開足馬力生産,只能根據鐵路運量“以運定産”。
    在鐵路運力日漸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繼續提速瓶頸的同時,瀋陽鐵路局管內的鐵路貨運辦理站雖然很多,但車站大多規模偏小、布局分散、嚴重影響了機車車輛運用效率,又進一步制約了鐵路運輸生産力的充分釋放。
    通霍線是內蒙古東部煤炭資源入關出海的生命線,然而限於線路和車站能力,運力一度十分緊張。在建設戰略裝車點前,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公司煤炭外運量每天僅有700車,作為全國特大煤炭企業,也無計可施。內蒙古源源能源公司總經理關聖才説,煤炭挖出來運不出去就是土。由於鐵路運力有限,靠公路運輸成本又高,企業不得不限産,發展速度停滯不前。
    面對東北振興對鐵路運力提出的新要求,鐵道部2004年就提出“合理規劃裝車點布局”的構想。2006年1月,鐵道部要求對全國鐵路戰略裝車點分品類、分區域、分局別進行規劃,逐步建設一批戰略裝車點,推動鐵路運輸由粗放化向集約化,由零散化向規模化轉變。瀋陽鐵路局率先起步,從2006年起快速建起了100個戰略裝車點,對既有鐵路運力深度挖潛、技術改造、科學調度,鐵路車輛利用效率和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現在,每天節省1400個車皮,全年多實現運輸收入12.86億元

    作為全國既有路網密度最大、存量資源最為集中的瀋陽鐵路局,建設戰略裝車點,進行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大有可為。
    瀋陽鐵路局局長王佔柱説,以往的鐵路貨運裝車是多站零散裝車、單車集結成列、頻繁編組解體,效率低、成本高,有限的車皮和線路資源被佔用浪費。戰略裝車點特點是貨源集中存儲,實現一站整列配車、整列裝車、整列始發、集中方向到達。通過將同一區域內的發貨人、發貨源、裝車地、貨物去向和到站的集中統一,促進鐵路貨物運輸由單車、小批量向整列、大批量,由零散化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從而大幅度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
    瀋陽局布局的100個戰略裝車點,主要定位在煤炭、糧食、石油、金屬礦石、鋼鐵等關係國計民生的能源資源類重點戰略物資和集裝箱運輸。在糧食生産大市吉林省四平市,年糧食生産量達60億公斤,年外運量200萬噸以上。記者日前來到四平站糧食戰略裝車點看到,在長達883米的站&上,60輛車體整列一字排開,每節車體旁都有一架機械化的傳送帶將站&上的成袋糧食裝運到列車上。站長李萬軍説,這樣裝車只需要不到3個小時就可裝滿60輛車,車站有兩條線可同時裝運,運力是建設戰略裝車點前的2.3倍。
    2008年,瀋陽局百個戰略裝車點日均發出直達列車85列,使全局貨車周轉時間同比壓縮0.06天。按照戰略裝車點全年累計裝車169.64萬車、發送量完成1.01億噸來換算,相當於每天節省1400個車皮;以每車凈載重60.2噸計算,1400車全年裝運3085萬噸,多實現運輸收入12.86億元,節約車輛使用成本費4150萬元,總計13.28億元。僅2008年,瀋陽局在不新建一寸鐵路、不增加一台機車、不多開一個車皮的情況下,為東北地區增運3000多萬噸貨物,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運力支撐。今年上半年,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和國內經濟深度下滑的嚴重衝擊下,瀋陽局貨物發送量增幅1.6%。

    將來,更好地順應遼寧沿海經濟帶、吉林全國商品糧基地,蒙東煤炭資源基地三大發展戰略需要

    瀋陽局在布局戰略裝車點過程中,按照與地方經濟發展“貼緊靠實”的思路,着眼於遼寧省沿海經濟帶、吉林省全國商品糧基地,以及蒙東煤炭資源基地建設三大發展戰略的需要。
    一是支撐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瀋陽局先後在遼寧沿海建成了37個包括金屬礦石、石油、鋼鐵等大宗品類物資的戰略裝車點,在重點企業與港口間形成循環運輸線,使沿海與腹地間的鐵路運輸全面貫通。
    二是服務糧食主産區外運。瀋陽局在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糧食主産地建成了35個糧食戰略裝車點,特別是在糧食運輸矛盾突出的鄭家屯、新肇、太平川等地,打通了東北糧食主産區的出關運輸瓶頸制約。
    三是充分滿足煤炭外運需求。瀋陽局在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的內蒙古東部和遼寧西部建成的19個煤炭戰略裝車點。霍林河煤礦的煤運專列可隨時直下錦州港,打通了“霍煤入海”通道。如今,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公司每天日裝車外運量已經提高到1300車,收入也從2006年的9.6億元,到今年有望突破39億元。
    四是加快內陸港建設。瀋陽局在長春、瀋陽、大連、通遼等區域中心城市建成了8個集裝箱戰略裝車點,打通了內陸城市與港口城市的出海通道,使長春、吉林與大連、營口等地海關、港口實現了“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一站式聯合辦公,結束了吉林省沒有內陸港的歷史。
    五是助力遼西北區域發展。遼寧省針對西北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後的實際情況,大力實施振興遼西北戰略。瀋陽局根據戰略需求,在阜新、鐵嶺、朝陽三市建成11個戰略裝車點,以滿足遼西北地區資源和物流的外運需求。

  相關稿件
未來3年鐵路投資每年至少7000億 2009-08-11
民間投資緣何難進鐵路業 2009-08-10
滬寧城際鐵路明年7月1日通車 2009-08-10
鐵路貨運 連降8個月後首現同比增長 2009-08-05
京津城際鐵路為環渤海經濟提供發展動力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