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風集團:建議國家支持小型低速電動車
新能源車要讓城鄉消費者不靠國家補貼也能買得起
    2009-07-22    本報記者:呂福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山東時風集團決策層認為,我國小型低速純電動車具有迅速做大優勢,如果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上選擇中低端起步,則電動自行車繁盛的今天就是新能源汽車值得期待的明天。
    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成強認為,發展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是世界汽車工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電動汽車資源後發優勢,全力進軍電動乘用車産業,是中國汽車産業大發展的戰略機遇。目前,時風集團開發的小型低速純電動轎車最高時速為50公里,一次充足電可以行駛80多公里,比燃油型轎車節能75%。
    近年來,由於電動車使用成本低,維修費用低,電瓶可循環利用,較適合中國市場特點。全國政協常委、著名汽車專家歐陽明高認為,從産業發展上看我國擁有的純電動汽車技術優勢,也是我國汽車産業超越國外同行業的惟一突破口。未來10年至20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格局形成的關鍵機遇期,中國必須很好地把握住這個歷史機遇期。
    我國制定的電動車産業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電動車保有量佔汽車保有量的5%-10%,年生産銷售電動車150萬輛以上;到2030年,電動車保有量佔汽車保有量的50%以上,年生産銷售電動車1000萬輛至1950萬輛。
    劉成強説,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是時風集團繼農用汽車之後第二個百億元産業戰略目標。經過論證,時風集團提出,投資100億元規劃建設100萬輛電動車項目,打造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生産基地。根據市場需求,時風集團將首先開發生産目前技術較成熟、性價比較好的以鉛酸電池為儲能裝置、最高時速50公里的中低速電動車,而最終目標將開發生産以磷酸鐵鋰電池為儲能裝置、雙輪獨立驅動的時速達到120公里的電動車,性能完全達到燃油汽車水平。
    劉成強認為,國家拿錢補貼走混合動力路子,中國不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先者。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應本着技術上先易後難、檔次上先低後高的原則。如果國家在新能源汽車標準把握上向中低端放寬,讓城鄉普通消費者不靠國家補貼也能買得起,那麼電動自行車繁盛的今天就是新能源汽車的明天。
    由時風集團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研製的小型電動車,2008年通過了國家機動車監督檢驗中心(重慶)的檢測,及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劉成強説:“遺憾的是,這款車只生産了5000&就不敢生産了。因為目前沒有依據對其進行掛牌,制約了消費需求。而如果放開幹,一年就能生産4萬台。這款車售價在2.8萬元-3萬元,很適合於工薪階層上下班乘用。”
    經過10多年的研發,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成熟度、運行穩定性、節油效果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具備了商業化示範推廣條件。國家初步考慮,在未來4年內,採取財政補貼方式支持部分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6萬輛以上。
    但劉成強認為,這個數字顯得有些保守。中國的電動自行車沒用幾年,就在産業規模上成為世界第一。如果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選擇中低端路線,中國將具有強大後發優勢。
    時風集團董事長劉義發等人提出:
    一、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首先明確最高時速為50公里的小型低速純電動車的法律地位。小型低速純電動車如按汽車的標準和法規管理,必然使其成本上升,性價比下降,産業化難度加大。因此,建議給予小型低速電動車不同於一般汽車的特別定位,使其性價比更具市場優勢。目前,對於電動車基本處於管理盲區,不能有正式的牌照,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擴大。
    二、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盡快制定電動車行業管理辦法,規範以電動兩輪車、三輪車、四輪車為主的電動車産業發展。劉義發説,目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保有量越來越多,但國家沒有制定對新能源電動車的行業管理辦法,電動車管理仍處於真空狀況。一旦電動車出現交通事故,很難依法處理。目前,湖北、湖南等省份已先行探索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辦法。
    三、建議國家將小型低速純電動車確立為電動車重點扶持方向,並讓技術成熟的電動車生産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讓具有車輛生産經驗的企業成為發展主力。目前,各生産企業都在按自己的標準進行生産,電動車馬力大小不一,行業匹配能力較差。劉成強認為,如果國家能盡快制定&&電動車標準,這個産業就能迅速做大做強,也為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打好基礎。
  相關稿件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動車展覽會開幕 2009-07-14
大眾計劃於2013年首次生産電動車 2009-07-08
系列環保電動車受市場歡迎[圖] 2009-07-06
電動車市場:5000億“金礦”誰來挖? 2009-06-19
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首次交付使用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