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捂盤遭告誡網民認為效果甚微
    2009-07-20    本報記者:張松 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隨着房地産市場回暖,各地房價地價不斷上升,而開發商捂盤惜售的情況再次出現。近日,眾多媒體紛紛報道,15家因捂盤惜售的開發商被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住建委)約談、告誡,並要求在七日內完成整改。
    政府出手整治捂盤惜售現象本來是件順應民心的好事,可是網民對這一措施的效果卻&&懷疑。新浪房産關於“捂盤惜售”的調查顯示,79.6%的網友認為住建委對開發商約談告誡不能有效遏制捂盤惜售行為。

    北京市住建委告誡15家開發商

    據《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7月2日開始,住建委啟動了房地産市場秩序專項整治月行動,加大了房地産開發企業不按期開盤、不進行網上認購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整頓力度。截至7月13日,已對25家今年6月份新開盤的在售樓盤進行了執法檢查。並根據房地産投訴監管平台投訴和媒體曝光情況,約談、告誡了15家房地産開發企業。“被告誡的開發商必須對投訴問題進行解釋説明,同時明確整改辦法,在七日內完成整改。”這位負責人説,對於確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開發企業,一經查實,將依法嚴肅查處,並及時通過新聞媒體曝光。目前,對被查出有違法、違規問題的企業,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核實,一旦確認將從快懲處。
    據《證券日報》報道,住建委新聞發言人稱,現在只是有人舉報投訴這些開發商有捂盤行為,接下來還會逐個調查清楚,確認是否真有捂盤行為,確認了才能向公眾曝光具體名單,現在還沒有到曝光階段。
    儘管住建委沒有曝光被告誡的15家企業名單,但是這一名單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在互聯網上流傳。在新浪樂居論壇上,出現了因違規售房而被市建委約談的開發商詳細名單。而這一帖子位居上周論壇一週熱帖排名第一位。

    網民認為告誡不能遏制捂盤現象

    住建委約談、告誡15家捂盤惜售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初衷肯定是為了維護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然而對於住建委的這一舉措,大部分網民不抱什麼希望。新浪房産關於“捂盤惜售”的調查顯示,79.6%的網友認為住建委對開發商約談、告誡不能有效遏制捂盤惜售行為。
    網民為什麼認為效果不大?在各網站的論壇帖子、博客文章和一些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發現一些原因。
    從客觀上看,地方政府也是房地産市場發展的受益者,土地出讓金已經成為許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儘管北京市政府&&將增加土地供應平抑不斷攀高的房價,但是許多網民還是懷疑地方政府平抑房價的決心,甚至懷疑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與開發商有着“千絲萬縷”的&&。
    一位新浪網友認為,政府為了完成GDP鼓勵放任開發商炒樓,惡意抬高房價,促經濟轉暖,有虛假成分。地方政府及其國土部門的土地捂盤才是真正的黑手,這導致了房地産開發商的捂盤。
    互聯網上一篇署名傅碩的文章也認為,政府剛拍了天價地後,就拿捂盤説事,實在沒理由。如果沒有捂地,哪有捂盤。政府管捂盤,也不是一天兩天,這些年來沒斷過,從來沒管好過,更沒有一家因此被罰。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政府無法界定開發商是否捂盤?除非銷售價格由政府來定。而政府定價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政府要買單。所以政府管不了捂盤這個事,管了也管不好。
    對捂盤的開發商缺乏行之有效的懲罰措施,也是網民認為約談、告誡不能遏制捂盤現象的原因之一。
    中國網一篇署名余豐慧的文章稱:事實證明,截至目前沒有發現因為捂盤惜售的開發商受到處罰和處理,也就是説嚴禁捂盤惜售的禁令只是停留在文件裏和口頭喊叫之中。平心而論,對這次北京市住建委約談、告誡15家因捂盤惜售的開發商,最終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心存疑慮;會否動用真槍實彈,筆者不抱多大希望。
    文章還稱,開發商的強勢地位,不僅普通百姓受盤剝和惹不起,就是住房和建設部門也讓其三分。況且,開發商一直把住房和建設部門看作自己的準主管部門。再加上開發商強大的勢力,利用金錢就可以撬動一切,使得一些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與開發商有着“千絲萬縷”的&&和瓜葛,一些國家管理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受惠”開發商多多,就決定了管理部門在捂盤惜售這個定性彈性很大的違規事項上不可能對開發商動真格的。
    《21世紀經濟報道》也有這樣的報道:2005年底,住房銷售火暴,房價逐日上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向本報記者回憶説,北京市建委當時分別與開發商談話,要求開發商不要隨風漲價、捂盤惜售,甚至在現場放出“狠話”:如果拿到銷售證不開盤,我們(建委)來給你們賣房。2006年5月,北京市建委做出規定:開發商自領取預售許可證之日起3天內必須開盤,並應按整棟對外銷售;囤房不賣、捂盤情節嚴重的項目,將由市建委要求開發商上報每套未售房的價格,並在房産交易網和有關媒體上公布,所有未售房屋都必須按公布的價格出售,使開發商失去對項目價格的控制權。
    規定甚為嚴厲,但聰明的開發商總能想出對策,捂盤的開發商乾脆不領銷售許可證。市場低迷時,房地産開發商競相加快推盤速度和營銷力度;市場火暴時,即使違背規定,也有很多開發商捂盤惜售。“沒有誰真正的被嚴厲處罰過。”前述開發商説。

    開發商捂盤係炒作

    對於如何遏制捂盤現象,專家和網民給出了自己的辦法。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認為,政府應通過一定的市場監管手段,督促各部門加強對房地産項目的監控。比如凡是具備開工條件的樓盤,督促其儘早開工;凡是符合預售條件的樓盤,督促房地産企業申請預售。“政府部門應在此輪開發商的捂盤動作有所作為,否則房價仍會暴漲,市場會再次出現不穩定。”陳國強説。
    有評論認為,在目前開發商捂盤之風興起的時候,政府更應該&&一些具體的監管措施,比如,對已達到預售標準的商品房項目不申請預售如何監管、已取得預售許可證不開盤如何監管。如果發現企業無正當理由仍拒不開盤和拒絕對外銷售,將被認定為捂盤惜售,此時就要嚴加處理了。
    也有觀點認為,開發商捂盤沒必要管。上文提到的署名傅碩的文章認為,政府瞎操開發商的心,而老百姓也會捂緊錢袋子,用腳去投幣,大不了不買房。實際上,北京五環內的房子已經過萬,越來越高的房價正在把購房的主體拋棄,而拋棄是相互的,購房主體被拋棄的同時,也意味着開發商被市場拋棄。開發商捂盤,無非想整出個事來,讓媒體多報道,誰想到政府也來跟着起鬨,鹹吃蘿蔔淡操心。誰願捂的誰去捂,捂爛了自己收拾去。
    部分網友也認為,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此次開發商捂盤不過是一次炒作。一位新浪網友&&,不能排除部分開發商人為製造緊張氣氛,以達到加快樓盤賣出的目的而捂盤。從整體上看,北京樓市剛現暖意,部分地段稍差、缺乏大型成熟配套的樓盤,仍存在議價空間。這類樓盤的購房者如果受到開發商捂盤惜售的蒙蔽,認為房源緊張機不可失而頭腦發熱,那麼即使買到自己需要的房源,也有可能比開發商實際的銷售價格多付出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房價過快上漲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文章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7月15日&&,針對目前房地産市場運行的情況,下一步將重點加強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熱點城市房地産市場新情況和新問題的分析和指導,督促其加強供需雙向調節,嚴格執行個人購房貸款政策,着力穩定房價,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稿件
對捂盤開發商不查處就是縱容 2009-07-16
北京樓盤再現捂盤待漲跡象 開發商曝內幕 2009-06-22
房地産開發商:“捂盤”惜售賭明天 2009-05-13
合肥:房價暗降與捂盤現象並存 2008-06-17
合肥界定商品房捂盤惜售 打擊“拒售”行為 200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