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巨頭搶灘金融市場
    2009-07-15    本報記者:王莉 實習生:王曉雪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電網公司為代表的國內能源企業近來在金融市場頻頻發力“産融結合”戰略使中國的能源企業向國際綜合性能源集團加速邁進,同時也預示着這些能源巨頭在金融市場開始了新一輪掘金。

    能源巨頭布局“産融結合”

    繼收購新疆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後,中國石油集團近日又將觸角伸向信託業。7月1日,註冊資本達30億元的崑崙信託在浙江寧波市揭牌。崑崙信託自此成為由中國石油絕對控股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資本金列全國信託業第二位。中國石油相關人士&&,中石油控股崑崙信託是出於建立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創建金融板塊戰略目標的需要。
    記者了解到,在進入信託業之前,中國石油在金融領域早已有所斬獲。今年4月,中石油入股新疆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的方案便已得到國資委和銀監會的正式批復,由此中石油正式涉足銀行業。而在此之前,中石油已經設立了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除此之外,中石油還在謀求進入金融租賃業。據媒體報道,中石油目前正在就與重慶銀行聯合發起設立一家註冊資本為60億元的大型金融租賃公司進行協商,預計中石油將持有這家公司60%的股權。
    中國石油在金融領域頻頻發力並不是個案。作為當前金融投資最活躍的央企之一,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可直接控股財務、壽險、財險、證券、信託、經紀、期貨7家金融機構,參股17家金融企業。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國家電網公司為代表的央企能源巨頭近年來已悄無聲息地布局金融市場,業界將這一路徑稱作“産融結合”。
    記者了解到,在世界500強企業中,80%以上都採取了産融結合戰略。在能源資源領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寶鋼、中電投、五礦集團、國家電網等一大批央企都紛紛試水産融結合。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共有40多家央企設立了財務公司,53家重點國企中有30多家已有財務公司,而設立財務公司被認為是産業資本進入金融資本的開端。

    發掘賺錢的第二落點

    國內能源巨頭為何頻頻涉足金融領域?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韓學功的回答是“進軍金融業是很自然的,世界型能源公司兼併收購,做強做大,是近年來的趨勢。中國能源公司發展很快,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已經具備做強做大的實力。”
    “金融體制改革在客觀上為産融結合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能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僅僅依靠銀行的資金融通往往受到銀行的控制和滲透,因此能源企業需要更好地挖掘內部潛力,利用更多的外部分散資金,投資或控股金融機構無疑是一種相對合理的選擇。
    “另外,為了更好地提高能源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能源企業不僅經營的産品種類繁多,而且經營的範圍十分廣泛,涉及能源勘探、開採、加工,貿易,服務,金融等,即使能源企業産品市場不景氣,金融等服務業的經營仍然可能很好。”林伯強強調。
    記者了解到,從2005到2030年,全球能源界需累計投資20萬億美元(以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石油投資的75%將用於勘探和開發,總計將超過4萬億美元;中國在能源方面的投資需求近3.7萬億美元。
    一方面是集納擴張的資本,另一方面則能為能源巨頭節約向銀行貸款的財務成本。據了解,大型能源企業在進行項目貸款時,如果通過自己的金融公司,一般只需支付一些融資費用,成本大大縮減。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一些産業巨頭看來,中國金融行業的競爭程度遠不及實業和製造業,他們由此判斷金融業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就像很多人去做房地産一樣,他們希望在這裡發掘出賺錢的第二落點。”明眼人説。

    風險與機會並存

    國內能源巨頭布局“産融結合”的道路實際上並非一帆風順。記者了解到,僅用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便完成從原則批籌到批准開業的中煤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曾遭遇了頻繁的高層人事動蕩。而其在剛剛獲准經營交強險業務半年之後,就被保監會開出罰單,該公司成為保監會對外披露的首家因為違規下浮交強險費率而被罰的財産保險公司。
    記者了解到,此前涉足保險和銀行業的一些能源公司在這個新的領域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波折。
    分析人士稱,通過財務公司、信託等涉足金融領域對産業資本和金融市場在當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但由於産業資本控股的銀行很容易規避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如果其資金直接用於大股東的項目,項目一旦出問題,將侵害到百姓利益,同時對産業資本來説也失去一層風險監控。
    “産融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對能源企業和金融企業的監管難度,同時也增大了能源企業和金融企業的經營風險以及道德風險。”林伯強説。
    實際上,國資委已對一些産業巨頭試水金融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作出了提醒。國資委一位官員在不久前針對“産融結合”的一次調研中強調,産融結合是中央企業培育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應當高度重視並深入研究。首先應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中央企業財務公司要牢牢把握服務主業這個核心職能定位,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不斷改進和提高,同時應高度重視風險管控。央企也要充分認識金融風險的嚴重性,避免因投機金融領域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相關稿件
中國能源企業海外投資--務實轉型 2009-06-29
中國能源資源海外並購提速 2009-06-26
新能源還不是當下中國能源格局的關鍵 2009-06-04
中國能源發展迎來綠色轉型 2009-05-25
貸款換石油並不能完全保障中國能源安全 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