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産業“繁榮”背後有隱憂
    2009-07-01    本報記者:劉敏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我國能源官員近期在多個場合&&,新能源振興發展規劃基本框架已經確立,有望近期&&。
    新能源振興發展規劃得到全社會關注。過去兩年能源價格的暴漲及日趨惡劣的環境形勢,已讓人們意識到,大力發展新能源將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之匙。就當前來説,發展新能源已被許多國家寄予拉動經濟走出低迷的期望。
    然而,當全世界都在為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産業摩拳擦掌、躊躇滿志之時,有一種聲音卻不能被忽視:“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盲目擴張的勢頭必須加以警惕。”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尤其是對於新能源這樣一個發展時間並不長,政策和技術也有待完善的行業來説,科學的規劃和理智的發展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産業發展迅速,個別産業甚至出現“井噴”的勢頭。有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産業近五年來每年增長近150%,風電增長也是翻倍。截至2008年,我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産國,第四大風電國。
    但是這種“繁榮”之下卻有隱憂: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或者重復建設産業鏈,致使某些産業剛剛起步,就已出現發展失衡或盲目跟風的前兆。
    以風電為例,截至2008年,我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為1220萬千瓦,相比並網總容量的894萬千瓦,這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風電設備被閒置。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日前在江蘇的風電廠調研時指出,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能源近年來在生産環節發展迅速,但是相應的電網建設卻還有待完善,距離生産和利用的合理分配還有一段距離。
    面對新能源定價機制還需理順,並網發電配套的技術和政策有待加強,國內市場尚未打開等現實的問題,政府和相關企業更應該加強統籌布局,有計劃的發展,防範一頭過熱,一頭過冷的失衡現象。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近20個省份都在申請或已建立新能源産業基地,其中大多數打出太陽能和風能牌。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實力大戶,又有多少是漁利政策者着實難説。
    其實單純的産能高倒也無傷大雅,而更嚴峻的問題是産能過剩下隱藏的往往是某些生産環節技術含量不高、工藝簡單重復等問題,這意味着高速運轉的機器不但沒有産生更多的利潤,反而消耗了許多生産資料。如果一個背負新經濟增長點的産業,從上馬伊始就隱藏着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産能過剩的陰影,那才是新興産業起飛途中折戟的巨大遺憾。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國近幾年在包括鋼鐵、水泥、煤炭等傳統行業盲目擴張然後調整産能結構的事實。這些弊端在經濟繁榮時期不易被重視,然而當經濟放緩、需求減少時,就難以掩藏。
    從此前公布的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可以窺見一斑,我國政府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且正在用産業戰略布局的方式對這些行業進行結構調整。預計擬議中的新能源振興發展規劃也將對新能源産業進行系統規劃,力爭有序發展。
  相關稿件
電網落後制約新能源發電上網 2009-07-01
新能源産業振興規劃最快下月&& 2009-06-26
黑龍江利用瑞典技術打造"新能源産業基地" 2009-06-26
浙江民企西征戈壁灘新能源領域顯身手 2009-06-26
北京 千輛新能源車今年上路 200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