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由於終端需求的復蘇有可能跟不上産能擴張速度,預計2009年全球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仍然呈現跌勢。對此,專家認為,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都在掀起TFT-LCD(液晶平板顯示器)産業投資熱,在建、擬建的面板生産線項目“遍地開花”,都希望把液晶面板打造成拉動地區經濟的“招牌産業”,但與此同時更需謹防因重復建設而帶來的産能過剩。
國內液晶面板投資迎來高峰
自2008年以來,國內液晶面板行業進入投資高峰期,企業爭相擴充産能,斥鉅資建設新的生産線。2008年也被認為是國內液晶面板生産線建設最為密集的一年。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在建和待建的TFT-LDC生産線達九條,分別是京東方於2008年在成都開建的4.5代線、今年4月在合肥開工的6代線以及計劃在北京建設的8代線;彩虹集團在張家港建設的6代線;深圳天馬去年在武漢、成都投資的兩條4.5代線;深圳萊寶在建的2.5代線;昆山龍騰光電待建的7.5代線;佛山廣新光電産業科技有限公司即將投建的國內首條8.5代線。 圍繞液晶面板生産,國內在上游原材料及下游模組生産線領域的投資也日趨火熱。比如在3月底,國資委下屬大型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在成都宣布投資27億元建設用於液晶生産的玻璃基板生産線,家電廠商康佳近期則在昆山投資8.86億元進行面板後段模組生産等。 針對當前液晶面板行業的投資熱潮,專家分析認為,隨着相關生産線的建設實施,預計幾年內中國液晶面板的産量將大幅增長,從而滿足國內整機企業對面板的需求,特別是在大尺寸面板領域,能夠逐步改變之前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液晶面板是一個全球性競爭的行業,全球市場目前已經陷入供過於求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國産液晶面板就更需科學規劃,如果各家企業只是一味地擴充産能,無序投資,相信不久國産液晶面板就將遭遇産能過剩的市場風險。 而據中信建投報告指出,長期來看,液晶面板的需求保持上升,但各應用領域的增速有較大區別。據Displaysearch
的預測,2008年至2012年,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的複合增長率約為15%,其中需求增長較快的是筆記本和液晶電視,複合增長率分別是19%和17%;顯示器的複合增長率為9%,相對較低。此外,由於主要企業産能的持續提升,預計液晶面板行業將維持産能大於需求的局面。
産業壯大仍有多處短板
液晶面板屬於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進入門檻高,産業的壟斷程度相對集中。從産能和綜合實力對比看,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由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和日本掌控。全球前五大面板廠商三星、LGD、友達光電、奇美、中華映管基本佔據了大尺寸TFT-LCD面板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根據目前産業發展現狀,重點廠商控制市場主體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善。相比之下,大陸企業存在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較弱、資金相對匱乏、産業鏈不完善、現有規模不夠等短板。 缺少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一直是制約國內液晶面板企業發展的最大短板。由於缺少核心技術,國內企業只能高價引進面板生産線;而引進後又因為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不足,企業又常常處於被動地位。以擁有中國第一條液晶5代線的上廣電NEC為例,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致使企業至今深陷虧損泥潭。 另外,液晶面板屬於資金和技術高度密集型。投資一條5代線需要上百億元、6代線至少要150億元、8代線需要近300億元;而且,要保持可持續競爭力,企業還必須不斷提高生産工藝和技術含量、不斷上更高代的生産線。這也對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同時,目前中國大陸液晶産業鏈不完整、關鍵原材料都主要依賴進口,這也削弱了國內面板企業的競爭力,嚴重制約着國內TFT-LCD産業的發展。對此,上海電子商會副秘書長朱偉民&&,目前一是國內上游原材料環節如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板等發展薄弱,造成TFT-LCD生産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所以與國外産品相比並不具備價格上的優勢;二是與終端應用企業的銜接不夠,應用市場規模難以大幅提升,銷路不暢,無法形成規模,成本和性價比優勢難以體現;三是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造成有限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專家建議整合資源重點突破
在世界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正成為當前全球液晶面板企業最為關注的市場。國家也對國産液晶面板行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在今年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的《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平板産業升級和彩電工業轉型是規劃重點之一,明確提出了支持骨幹企業建設6到8代TFT-LCD生産線,並且扶持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和LED背光源等配套産品的開發和産業化思路。 對於國內液晶面板産業的發展,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中國區資深分析師顧文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液晶産業是資金和人才密集型産業,所以需要持續的投入,並且對密集型的製造企業、規模尤為重要,所以希望國家能夠主要扶持一兩家龍頭企業,如果資源和資金分散,最後會導致各家都做不大,從而導致大家都很難盈利。 同時,顧文軍認為,像液晶面板這種對技術和産業鏈要求很高的産業,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發展。希望産業鏈完善、上下游齊全的地區可以發展面板産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而在中信建投分析師劉珂昕看來,産業鏈地位決定競爭優勢,液晶面板行業體現出兩方面的特徵:首先,産能的持續擴張可能使産能大於需求的局面得以延續,供需平衡依靠企業對於産能利用率的調控。其次,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日韓企業由於擁有産業鏈優勢,在應對景氣周期變動、調控面板價格等方面具有優勢,行業話語權較強。我國液晶顯示産業發展迅速,並向上游不斷延伸,但是如果不具備完善的産業鏈結構,産業的持續發展將受到制約。 上海電子商會副秘書長朱偉民則建議,發展國內液晶面板産業,一是要舉國家之力,整合多家液晶面板生産企業,集中資源,加大投入,重點突破;二是完善TFT-LCD上游關鍵材料和元器件的配套産業鏈建設,對已有項目加大投資和支持力度;三是建立與TFT-LCD終端應用企業的産業聯盟,促進聯動發展,對使用國內TFT-LCD産品的企業給予政策補貼和優惠,支持國産TFT-LCD産品的規模化發展;四是密切跟蹤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以使我國顯示産品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與國際先進産品同步發展的機遇。 |